[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身前罩抬具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2508.6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8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雷春敏;刘为明;刘翔;徐超;徐小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3/02 | 分类号: | B05C1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身 前罩抬具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涂装工装,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前罩抬具支撑架。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身涂装过程中,需要采用汽车车身前罩抬具对车身前罩进行支撑,而汽车车身前罩抬具又需要支撑架进行支撑。当支撑架在支撑汽车车身前罩抬具时,其本身又需要通过汽车车身前防撞横梁上的凸起窄边或者安装孔来固定安装。
常见的一种汽汽车车身前罩抬具支撑架,如图1所示,包括上限位卡1、两根上支撑杆21、两根下支撑杆22、两个定位卡3、加强杆24、下限位卡5、垫块52和锁紧卡板7。两根上支撑杆21顶端相交连接、下端向两侧分开,所述两根下支撑杆22下端连接、上端向两侧分开,所述两根上支撑杆21与两根下支撑杆22在同一平面内、它们的下端与上端对应连接。所述上限位卡1连接于所述两根上支撑杆21顶端相交处上方。所述加强杆24两端与两根上支撑杆21的下端连接。所述两个定位卡3连接于所述加强杆24的两端。所述下限位卡5连接于两根下支撑杆22下端,锁紧卡板7通过垫块52可旋转地连接在下限位卡5上。这种结构的汽车车身前罩抬具支撑架适应用于前防撞横梁上下表面均有凸起窄边且前防撞横梁本身厚度较小时使用。使用时,其上限位卡1支撑汽车车身前罩抬具,其定位卡3和下限位卡5分别上下卡在前防撞横梁上下表面凸起窄边上,然后旋转锁紧卡板7将该支撑架固定于前防撞横梁上。当前防撞横梁上下表面均无凸起窄边且前防撞横梁厚度较大时,这种结构的汽车车身前罩抬具支撑架就不能使用了。这是因为两根上支撑杆21与两根下支撑杆22在同一平面内、相应地定位卡3和下限位卡也在同一平面内。当前防撞横梁上表面无凸起窄边时,定位卡3就没有地方卡住,当防撞横梁厚度较大时,下限位卡5也不能卡在前防撞横梁上,进而这种汽车车身前罩抬具支撑架就不能固定,也就不能使用了,所以适应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汽车车身前罩抬具支撑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身前罩抬具支撑架,包括上限位卡、两根上支撑杆、两根下支撑杆、加强杆、下限位卡、垫块和锁紧卡板。
所述两根上支撑杆顶端连接并在该顶端上方连接所述上限位卡,下端向两侧分开并与所述加强杆的左右两端连接。
所述两根下支撑杆上端向两侧分开并与两根上支撑杆的下端连接。
所述下限位卡连接于两根下支撑杆下端,锁紧卡板通过垫块可旋转地连接在下限位卡上:所述两根上支撑杆和两根下支撑杆不在同一平面上,两根上支撑杆的下端与两根下支撑杆的上端之间通过沿前后方向布置的连接杆连接,所述加强杆上设有至少两根向下伸出并垂直于连接杆的定位柱。
优选地,所述两连接杆具有长度,该长度根据前防撞横梁的厚度预先设定。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有两根,分别设在加强杆的两端附近。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为下端直径小于上端的台阶柱。
优选地,所述锁紧卡板通过垫块采用销柱或者螺栓可旋转地连接在下限位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两根上支撑杆与两根下支撑杆不在同一平面内,与所述加强杆的两端设有的定位柱也不在同一平面内。这样,当前防撞横梁上下表面均无凸起窄边且前防撞横梁厚度较大时,只要在前防撞横梁上设有安装孔,就能够将定位柱插入该安装孔中,用下限位卡卡住前防撞横梁下端而将本支撑架固定。即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用于前防撞横梁上下表面均无凸起窄边且前防撞横梁厚度较大的情况,使用比较方便,也比较可靠。同时,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增加两根加宽杆,并采用定位柱替代定位卡就能够适应于前防撞横梁上下表面均无凸起窄边且前防撞横梁厚度较大时的使用,能够降低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汽车车身前罩抬具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防撞横梁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25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