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医热像诊断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1991.6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6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骥;梁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乔宇 |
地址: | 43006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医 诊断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医热像诊断仪。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为以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提供依据。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
在疾病及针灸的过程中,穴位附近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如果能够捕捉到温度的变化情况,对针灸的理论研究有极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针灸时温度的变化范围比较小,采用现有的红外热像仪不能捕捉到温度变化情况,无法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捕捉人体体表皮肤细微温度变化的中医热像诊断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中医热像诊断仪,包括热色液晶膜、图像采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显示器和照明光源,所述热色液晶膜包括底部的粘接层、中部的黑色底层和外层的液晶涂层,所述液晶涂层在不同的温度下显示不同的颜色,所述图像采集所述液晶涂层的颜色变化,所述照明光源投射到所述热色液晶膜的表面,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将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数字图像信息并通过所述显示器显示。
上述方案中,所述照明光源为冷光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照明光源为无影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之间还设有实时图像相减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CCD摄像机。
上述方案中,所述粘接层为膏药或胶水。
上述方案中,所述液晶涂层的颜色分辨率为0.1-0.2℃。
上述方案中,所述热色液晶膜厚度为0.1-0.2mm。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中医热像诊断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热色液晶膜可以通过粘接层粘接在人体皮肤上,液晶涂层在人体温度发生细微变化时,会发生颜色改变,通过图像采集装置捕捉颜色的变化过程,然后经过图像处理装置处理为等温图等数字图像信息并显示,可以实时直观的观察到人体的经络穴位在疾病情况下及针灸过程中的体温变化,对针灸治疗过程的效应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医热像诊断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热色液晶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医热像诊断仪,包括热色液晶膜1、图像采集装置2、图像处理装置3、显示器4和照明光源5。
热色液晶膜1包括底部的粘接层101、中部的黑色底层102和外层的液晶涂层103,液晶涂层103在不同的温度下显示不同的颜色。图像采集液晶涂层103的颜色变化,照明光源5投射到热色液晶膜1的表面,图像处理装置3对图像采集装置2采集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数字图像信息,然后通过显示器4显示。热色液晶膜1的厚度为0.1-0.2mm,在保证足够强度下,尽可能的薄以减少热信息的耗损。
液晶的种类很多,用于温度显示的液晶主要是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中的胆甾相。该液晶的柱状分子分层而整齐地排列,在每一层中,分子的长轴互相平行,且平行于层面。但对于不同的层面,长轴方向按螺旋线而缓慢地变化。胆甾相液晶由于具有这种层状、扭曲型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很强的旋光性和圆二向色性等光学性能。
胆甾相液晶的圆二向色性,使得白光照射到液晶上能分成旋向相反的两束圆偏振光,一束反射,一束透射。反射光波的频率与分子层间距有关,当温度变化造成分子层间距改变时,液晶所选择的反射光频率也随之变化,从而呈现出一系列的色彩变化。某种颜色都与一定的温度相对应,根据所呈现的颜色,就能准确地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未经湖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19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