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层及超高层大厦用中压吊装电力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1823.7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7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胡涛;卫建良;黎亮;张忠翠;王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龙腾红旗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18;H01B7/4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430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 大厦 用中压 吊装 电力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装电力电缆,尤其是一种高层及超高层大厦用中压吊装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超高层建筑供电系统普遍使用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由于电缆使用较为简单结构,在运行几年后发生绝缘击穿。主要原因是电缆绝缘产生机械应力破坏,发生击穿。
传统的电缆在安装时,电缆一端头用钢丝网套套住,向上拉升,电缆整体会受到较大拉力,绝缘线芯会产生一定损伤。由于自身重量,绝缘线芯承受较大纵向拉力,绝缘受到应力破坏,造成电缆在运行时发生击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层及超高层大厦用中压吊装电力电缆,可以解决高层及超高层大厦电缆容易发生击穿的问题,缆芯承受压力小,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层及超高层大厦用中压吊装电力电缆,包括三根呈三角排列的绝缘线芯,
两根绝缘线芯之间设有承载钢芯,三根绝缘线芯与承载钢芯构成缆芯,缆芯内部填充有聚丙绳填充层,缆芯包裹有阻燃外护套层;
该电缆一端固定安装有吊装部件。
吊装部件中,三个钢丝压接连接件分别与承载钢芯固定连接,钢丝压接连接件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固定法兰上。
固定法兰上设有拉头环。
绝缘线芯由铜导体、铜导体外依次包裹有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和金属屏蔽层组成。
金属屏蔽层为铜带屏蔽层。
承载钢芯为绞合钢丝绳,绞合钢丝绳外包裹有PVC层。
吊装部件安装在电缆端头后通过收缩套密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及超高层大厦用中压吊装电力电缆,通过与缆芯结合成一个整体的钢丝绳以及吊装头,形成稳定整体结构,电缆在向上拉升时,作用力集中在钢丝绳上。钢丝绳能承受2~3倍的电缆自身重量。另外电缆安装后,吊装头可以永久固定在建筑物上,消除了由于自身重量,绝缘线芯承受较大纵向拉力,绝缘受到应力破坏,造成电缆在运行时发生击穿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电缆的整体抗拉强度,可以解决高层及超高层大厦电缆容易发生击穿的问题,缆芯承受压力小,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电性能及绝缘偏心度性能检测,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产品性能的检测结果
本实用新型电缆按GB/T19666-2005规定,低烟无卤性能试验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电缆低烟无卤性能检测结果
本实用新型电缆吊装部件的拉力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电缆吊装头拉力检测结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电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吊装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三根呈三角排列的绝缘线芯13,
两根绝缘线芯13之间设有承载钢芯7,三根绝缘线芯13与承载钢芯7构成缆芯,缆芯内部填充有聚丙绳填充层6,缆芯包裹有阻燃外护套层8;
该电缆一端固定安装有吊装部件。
吊装部件中,三个钢丝压接连接件9分别与承载钢芯7固定连接,钢丝压接连接件9通过固定螺母12固定在固定法兰10上。
固定法兰10上设有拉头环11。
绝缘线芯14由铜导体1、铜导体1外依次包裹有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绝缘屏蔽层4和金属屏蔽层5组成。
金属屏蔽层5为铜带屏蔽层。
承载钢芯7为绞合钢丝绳,绞合钢丝绳外包裹有PVC层14。
吊装部件安装在电缆端头后通过收缩套15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根据设计的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拉丝—镀锡—导体绞合—三层共挤绝缘—铜带屏蔽—成缆(安装三根承载钢芯7)—阻燃带绕包—挤包阻燃外护套层8—成品检验—吊装部件安装—包装入库。
本实用新型电缆制造过程中的要点如下:
1、导体1采用性能符合GB/T3956规定的第2种铜导体。
2、绝缘线芯三层共挤的交联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龙腾红旗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龙腾红旗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1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