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控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1613.8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6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姜培培;徐光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张浩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触摸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器件。
背景技术
静电和静电放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见,但对电子器件来说,依次我们无法察觉的轻微静电放电就可能对其造成严重的损伤。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让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缺越来越小,但这都是以电子元器件的静电敏感度越来越高为代价的。这是因为,高的集成度意味着单元线路会越来越窄,耐受静电放电的能力越来越差,此外大量新发展起来的特种器件所使用的材料也都是静电敏感材料,从而让电子元器件,特别是半导体材料器件对于生产、组装、测试和维修等过程环境的静电控制要求越来越高。
为提高电子产品(例如通过触摸屏进行控制的手机、平板电脑、GPS等)的防静电效果,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金属材质的外壳,并将金属外壳与主板的接地端连接。该结构极大的限制的电子产品外壳的材料,无法得到广泛使用。同时,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电子产品内部设置吸收静电的金属器件,将静电释放,可以起到一定防静电效果。但是其防静电能力仍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器件的防静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器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触控器件,包括触摸屏组件和壳体,所述触摸屏组件设置于壳体上,并且触摸屏组件边缘与壳体边缘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触摸屏组件包括ITO导电玻璃、柔性线路板和主板;所述柔性线路板设置于ITO导电玻璃上;所述ITO导电玻璃、柔性线路板均与主板连接;所述触摸屏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间隙内,并电连接至主板的接地端。
发明人发现,在触控器件所处的环境中存在静电放电时,较大情况下,静电会从触摸屏组件边缘与壳体边缘之间的间隙进入触控器件内部进行放电,从而对触摸屏组件产生严重威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通过在触摸屏组件边缘与壳体边缘之间的间隙内分别设置第一导电片,可有效的将环境中的静电通过第一导电片经主板的接地端释放,从而有效的保护触摸屏组件免受静电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触摸屏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于壳体内,并与主板的接地端连接。
通过在同时在壳体内设置第二导电片,可进一步释放进入触控器件内部的静电,提高触控器件的放静电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或第二导电片与柔性线路板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与柔性线路板分离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的长度小于ITO导电玻璃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为三角形或四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电片为四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线路板贴合于ITO导电玻璃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触摸屏组件和壳体之间还设置有泡棉。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装配前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装配前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侧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壳体;2、柔性线路板;21、第一导电片;22、第二导电片;3、ITO导电玻璃;4、泡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16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迷你电熨斗
- 下一篇:一种方便更换皮带的热泵干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