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夹内壁打磨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1534.7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5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钱金辉;李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40 | 分类号: | B24B5/4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壁 打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金具的打磨工具,具体是一种线夹内壁打磨棒。
背景技术
在电气施工中,导电部分接触面的加工对设备正常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电气接头的加工处理直接影响接触面的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大小是影响接触点发热地关键因素。目前,针对电力金具的平面接触面的加工,采用角磨机或板锉很,能够很容易把平面接触面处理到需要的精度,而针对耐张线夹和设备线夹接续管等筒形的设备使用圆锉、砂纸等工具也很难把筒内接触面的氧化层处理干净,而且处理起来费时费力,接触面的接触电阻也达不到需要的精度,筒内接触面的电阻相对较大,给电网的安全运行留下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申请人在多年的电气设备施工工作中,发现上述问题,经过探索和研究,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线夹内壁打磨棒,在针对耐张线夹以及设备线夹接续管等具有筒形接触面的设备进行接触面的打磨处理时,能够方便使用、节约时间,保障筒形接触面的打磨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夹内壁打磨棒,其结构包括:圆柱形固定棒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圆柱形固定棒的底端相连接固定,连接杆和圆柱形固定棒的轴线在一条线上,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电钻接头,电钻接头与所述连接杆连成一体,所述圆柱形固定棒的上、下两端均为平面,在圆柱形固定棒的上端、下端和中间分别开设一个圆环形固定凹槽,圆环形固定凹槽与圆柱形固定棒同心设置,还在圆柱形固定棒上包裹一层砂纸,在砂纸的外侧、对应圆环形固定凹槽的部位设置绑带,绑带将砂纸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将新的砂纸包裹在圆柱形固定棒上后,通过绑在圆环形固定凹槽部位的绑带将砂纸固定好,然后将连接杆下端的电钻接头与电钻相连接,将绑好砂纸的固定棒插入耐张线夹以及设备线夹接续管等具有筒形接触面的设备内部,开启电钻,既可对筒形接触面进行打磨,本新型一种线夹内壁打磨棒,具有使用方便、打磨效率高、打磨效果好的优点,特别适合在电力通信行业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夹内壁打磨棒未安装砂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夹内壁打磨棒安装有砂纸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2,一种线夹内壁打磨棒,其结构包括:圆柱形固定棒1和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的上端与圆柱形固定棒1的底端相连接固定,连接杆2和圆柱形固定棒1的轴线在一条线上,所述连接杆2的下端设置有电钻接头3,电钻接头3与所述连接杆2连成一体,所述圆柱形固定棒1的上、下两端均为平面,在圆柱形固定棒1的上端、下端和中间分别开设一个圆环形固定凹槽4,圆环形固定凹槽4与圆柱形固定棒1同心设置,还在圆柱形固定棒1上包裹一层砂纸5,在砂纸5的外侧、对应圆环形固定凹槽4的部位设置绑带6,绑带6将砂纸5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15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旱地小麦施肥装置
- 下一篇:丘陵山地小型玉米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