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0403.7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4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曲迪;马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迪 |
主分类号: | D04B1/14 | 分类号: | D04B1/14;D04B1/16;D06C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屏蔽 纤维 健康 布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产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长丝,下同)健康布面料。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辐射织物一般是由常规纱线编织层与镀银长丝编织层复合而构成的双层结构或三层结构织物。CN 201849030U公开了一种镀银纤维防电磁辐射梭织物,由于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因而织物具有双面效应,一面主要由常规纱线编织而成,另一面主要由镀银纤维编织而成,两面通过少量的交织点相连接。但是这些结构不可避免的使得镀银纤维层裸露在外层,或是里层。CN202559029U则公开了一种纬平针银纤维抗菌织物,由于采用添纱组织而具有双面效应织物,一面显示为常规纱线,而另一面显示镀银纤维,如图1所述,无法将镀银纤维层覆盖在里层与外层之间。因镀银纤维为深灰色,这不但影响织物的美观,而且影响织物电磁屏蔽的耐久性。一方面,因镀银纤维层的暴露及长期日晒氧化及磨损等作用,会导致镀银纤维表面的银层泛黄,影响穿着的美观。另一方面,因镀银纤维层一旦贴身接触皮肤,会受到磨损或汗液的影响,而使银层脱落或泛黄,而降低屏蔽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电磁屏蔽效能高、使用寿命长、美观大方、具有高三层结构效应的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包括由棉纱线或者其它纱线形成的手感柔软的表层及由棉纱线或者其它纱线形成的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里层,其特征在于:在表层及里层之间设置有用于电磁屏蔽的连接表层及里层的呈空间三维槽型“S”形结构的银纤维组织层,所述银纤维组织层均匀置于健康布的每一横行,相邻两横行的银纤维通过空间三维槽型结构相接触。
上述的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其特征是:在表层及里层之间的呈空间三维槽型结构的银纤维组织层,通过热压定型。
上述的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其特征是:所述其它纱线原料是包括涤纶、锦纶或腈纶在内的化纤。
上述的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纱线采用单纱或双纱织造。
上述的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所述银纤维的含量一般在10~50%之间,其他纤维纱线,可以是包括棉、麻、丝、毛在内的天然纤维,或包括涤纶、锦纶或腈纶在内的化纤。这些纱线的细度一般在4tex~60tex之间。
所述的银纤维是一种锦纶6(或锦纶66)表面通过专门化学镀银技术而得到的高导电性纤维,细度一般在30D~150D之间,其电阻值在400Ω/100cm(40D时)以下。
上述的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所述纱线采用单纱或双纱织造。
本发明的优点是:将银纤维组织层作为连接表层及里层的连接结构,借助于表层和里层的覆盖,使得作为连接层的镀银纤维降低了氧化及日晒的可能,保护了镀银纤维的银层不被破坏,大大提高了织物的使用寿命,而起连接作用的银纤维由于形成了特有的三维槽型“S”形结构,使上下相邻两横列的银纤维密切接触,形成了导电回路,赋予了织物优良的电磁屏蔽效能。
所述的在表层及里层之间的呈空间三维槽型“S”形结构的银纤维集圈结构层,是通过织物后处理的缩水和热压定型协同效应而加强和稳定的,其特征是:经缩水处理后的织物缩水率须控制在1~3%以内,而热定型温度控制在120~190℃,热压速度控制在10~80米/分,线压力为30~100公斤/厘米。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纬平组织的垫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半集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双半集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全集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呈三维槽型的结构的“S”形银纤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传统纬平组织的垫纱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银纤维1及纱线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迪,未经曲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04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