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分离平板发火试验的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9820.X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7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侯金瑛;孙璟;王帅;曾雅琴;卢红立;佟文敏;陈岱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42B35/00 | 分类号: | F42B3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分离 平板 发火 试验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天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分离平板发火试验的工装。
背景技术
线式分离装置是在两体接触面上实现连续线性连接,并能实现解锁的一类火工分离装置,具有承载能力强,可靠性高和连接刚度连续等优点。线式分离装置的分离能源一般采用索类火工品,称为导爆索分离装置。
通常,线式分离装置设计是通过1:1试验件分离试验来确定,但考虑到1:1试验件进行环境试验时受制于试验设备及条件的限制,需要采用平板试验件进行考核。平板试验件设计按照1:1试验件局部结构展开成平板状态,其材料及截面设计参数等均与1:1试验件相同。
平板试验件在经历环境试验考核后,在发火试验的工装上夹紧后做发火试验。同样状态的分离平板其边界条件不同时分离性能会发生变化。目前,常用的发火工装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a和图1b示出了中部悬空型工装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在使用时,工装夹是分体式结构,两个工装夹2用螺栓4分别从分离平板1长边两侧夹持,定位板3从工装夹2短边进行固定(见图1b)。工装夹2中间有一个深槽,使得分离平板1中间部位悬空固定,分离平板沿分离面长度方向上刚度分布不一致,特别是中间悬空状态,当分离平板发火试验时,在爆轰作用下,该处结构较其他部位的变形大,消耗爆轰能量大,会导致分离平板不分离情况。
图2a和图2b示出了单开口U型工装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在使用时,分离平板3从U型工装夹1的开口方向插入(参见图2a),用螺栓2固定。图2a和图2b的U型工装夹1是整体结构,没有在中部开深槽,避免了图1a和图1中的工装刚度不连续的问题,但由于U型工装夹1只有一侧开口,限制了分离平板的尺寸,普适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分离平板发火试验工装的不固定性、刚度不连续性等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夹持位置刚度连续性较好的工装结构设计方案,以规范分离平板发火试验的工装结构,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满足安装便捷、使用可靠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用于分离平板发火试验的工装,包括工装托和固定在工装托上的工装夹,其中,工装托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凹入部;工装夹有两个,对称地固定在工装托的位于凹入部两侧的表面上,工装夹呈“U”型,当安装到位时,工装夹的两个侧壁中的第一侧壁贴靠工装托的上表面,并且两个工装夹的凹槽彼此相对,工装夹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孔,分离平板放置在两个工装夹的凹槽中,并通过螺接在定位孔中的第一螺钉固定在两个工装夹的凹槽中。
优选地,工装夹上设置有通孔,工装托的上表面上相应地设置有盲孔,工装夹通过螺接在通孔和盲孔中的第二螺钉固定在工装托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分离平板发火试验的工装具备有益的技术效果,包括:
(1)采用整体式、两侧开U口的工装夹方案,对于分离平板的尺寸不受限制,操作便捷,可重复使用,极大提高了工装的适用性;
(2)采用工装托设计,工装托中部的凹入部有助于分离过程的泄压;
(3)采用钢材料设计,结构强度、刚度好,提高分离平板发火试验工装的稳定性;
(4)该结构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满足安装便捷、使用可靠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中部悬空型工装的主视和俯视;
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单开口U型工装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分离平板发火试验的工装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4为图3的用于分离平板发火试验的工装的组合图,其中示出了分离平板的放置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平板发火试验的工装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3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分离平板发火试验的工装包括工装夹1和工装托2。工装夹1与工装托2通过第二螺钉3相连,在工装夹1的槽5中放置分离平板3,用第一螺钉4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98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