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冷管、中冷管连接结构和中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8906.0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7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虎;谭友建;王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李雪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冷管 连接 结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冷管。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有该中冷管的中冷管连接结构以及中冷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心脏的发动机在运转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必须使用散热器等装置对发动机进行散热。特别地,针对在工程车辆中所采用的大功率蜗轮增压发动机,通常会在散热器前安装中冷器,以强制冷却中冷器,从而保证冷却效果。
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发动机振动传递至中冷器及车架而引起结构件损坏,一般采用橡胶材质的中冷管10在发动机出气管20和中冷器进气管30之间进行连接,并利用卡箍40连接紧固,从而防止中冷管10从发动机出气管20和中冷器进气管30上脱落。
但是,由于从发动机出气管20中排出的流体为高温高压流体,温度高达190-200℃,压力达到2.5Mpa。在高温高压气流的作用下,很容易造成如图2所示的中冷管10的扩张变形,从而使中冷管10挣脱卡箍40的连接,最终造成流体泄漏而引起发动机动力不足,乃至造成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冷管,该中冷管能够可靠地连接在中冷器进气管和发动机出气管上,即使在高温高压气流的作用下,仍能够防止中冷管从卡箍中脱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冷管,包括用于连接在管部件上的连接端部和位于所述连接端部之间的本体部,该中冷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端部和本体部之间的缓冲部,该缓冲部相对于所述连接端部的外周面凸出。
优选地,所述缓冲部沿所述中冷管周向形成为环形缓冲部。
优选地,所述环形缓冲部沿周向方向的任一部位的径向断面为圆弧形。
优选地,该中冷管还包括设置在本体部上的刚性包裹层。
优选地,所述本体部为橡胶软管,所述刚性包裹层与所述橡胶软管形成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刚性包裹层包括至少两个覆盖片,该覆盖片沿所述中冷管轴向方向的两侧端部形成有翻边部以使相邻的所述覆盖片相互连接并形成筒形的所述刚性包裹层。
优选地,所述刚性包裹层包括延伸到所述缓冲部上的包裹过渡部,该包裹过渡部包裹所述缓冲部的至少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本体部的管径比所述连接端部的管径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中冷管连接结构,包括中冷器进气管、发动机出气管,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中冷器进气管和所述发动机出气管上的中冷管和用于将所述中冷管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冷器进气管和所述发动机出气管上的卡箍,其中,所述中冷管为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冷管。
优选地,所述中冷器进气管和发动机出气管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中冷管的轴向移动的止挡凸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中冷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中冷管连接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本体部的管径设置地比连接端部的管径大,从而使通过所述中冷管的高压高温流体对管壁所施加的压力即扩张力变小,从而使中冷管不容易从卡箍中脱离。而利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冷管所组成中冷管连接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进而能够有效的防止流体的泄漏,乃至提高车辆整体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中冷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中冷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受力状况)。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冷管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受力状况)。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冷管连接结构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中冷管 11 连接端部 12 本体部 13 缓冲部
14 刚性包裹层 15 包裹过渡部 20发动机出气管 30 中冷器进气管
40 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89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