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八元天线阵列的GNSS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7444.0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4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生;吴越;孙健兴;刘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10 | 分类号: | H04B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严彦;张凯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天线 阵列 gnss 抗干扰 接收机 射频 前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和卫星导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八元天线阵列的GNSS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装置。
背景技术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GNSS,它包括全球的、区域的和增强的所有卫星导航系统,如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俄罗斯的Glonass(格洛纳斯)系统、欧洲的Galileo(伽利略)系统等。以应用最广泛的GPS为例,GPS信号由于功率过低,从遥远卫星发射下来,到接收机的天线接收端信号功率远远低于噪声功率,很容易受到各种有意或无意的干扰,这会严重影响GPS接收机性能。因为GPS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军事价值,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GPS有很大的关注,GPS产业目前都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GPS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普遍应用使得人们对其在干扰环境下的完好性愈加关注,如何提高GPS抗干扰的性能,满足GPS在民用和军事方面的应用需求,尤其是在军事上的用途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很重要的课题,同时对GPS抗干扰的研究同样也适用于我国正在组建的北斗二代,为今后的北斗抗干扰提供技术储备。
目前还比较少见针对八元天线阵列,可以兼容处理GPS L1和北斗B1信号并且输出中频信号功率自适应调整的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八元天线阵列的GNSS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八元天线阵列的GNSS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装置,包括本振模块和八个信号处理单元,
八个信号处理单元分别包括依次连接的低噪声放大器101、射频滤波放大单元102、下混频器103、中频滤波器104、中频放大器105和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106,射频滤波放大单元10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级射频滤波器1021、射频放大器1022和第二级射频滤波器1023,本振模块与下混频器103连接。
而且,本振模块包括频点切换单元201、单片机202、本振发生器203、八功分器205和基准频率单元204,频点切换单元201与单片机202相连,单片机202与本振发生器203相连,基准频率单元204与本振发生器203相连,本振发生器203与八功分器205相连;
频点切换单元201输出标志位到单片机202,单片机202输出相应控制信号到本振发生器203,本振发生器203输出的相应1525.42MHz或1511.098MHz的本振信号到八功分器205,八功分器205的八路输出分别与八个信号处理单元中的下混频器103相连接。
而且,所述八功分器205由7片BP2G1+二功分器芯片级联构成,单片机202采用C8051F410芯片,本振发生器203采用Si4133频率综合器芯片,基准频率单元204采用10MHz晶振。
而且,所述低噪声放大器101采用工作频率为1.5GHz-1.6GHz、固定增益为21dB的MAAM12021芯片,第一级射频滤波器1021和第二级射频滤波器1023采用中心频率1568MHz、通带带宽18.322MHz的TA1584A芯片,射频放大器1022采用固定增益19dB的HMC478ST89芯片,下混频器103采用MAX2682芯片,中频滤波器104采用中心频率50MHz、1dB通带带宽5.77MHz的 TB0281A芯片,中频放大器105采用固定增益19dB的MSA-0611芯片,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106采用AD8347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处理八元天线阵列输入的GPS L1信号或北斗B1信号,同时输出八路GPS L1频点的中频信号或北斗B1频点的中频信号。
2.本实用新型最终输出的中频信号功率大小可以根据天线输入信号功率大小自适应调整保证最终输出稳定,可以很好地满足后级接收机AD采样的需要。
3.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集成度高、接收信噪比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整体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振模块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八功分器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7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