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作测振仪加载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7067.0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2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勇;李万升;赵玉成;霍睿;刘金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1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 测振仪 加载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具体涉及一种工作测振仪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工作测振仪是用于测量振动加速度、速度、位移的仪器,被广泛用于轴承、齿轮、电机、风扇、机床等机械设备故障的快速检查, 并对一些重要的不能随便停机的设备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和故障初步诊断。
对于传感器探头与主机采用电缆连接的工作测振仪,可以使用螺栓、磁性座或粘合剂将探头与被测件连接。但对于探头与主机一体设计的测振仪,目前只能采用手持方式使用或检定,手持方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很难保证探头与被测件成垂直角度,从而导致测量值偏差。二是在使用或检定过程中,无法保证对工作测振仪施加稳定的压力,特别在被测件振幅较大时,会造成读数不稳甚至难以读数。三是手持时需在压紧工作测振仪的同时始终按住测量钮,长期传至人体的振动会影响视觉和上肢操作灵活度,降低工作效率和增加事故发生的危险,并可能导致“白手指”的职业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模拟手持状态使用的工作测振仪加载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工作测振仪加载固定装置,包括上支撑板、成凹字形的下支撑板、两个竖直安装于支撑板两端的套筒、滑动插装于套筒内的长杆、通过螺纹竖直旋合固定于支撑板上的顶杆螺杆、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下支撑板上的板弹簧以及用于固定工作测振仪的固定装置,所述顶杆螺杆以及长杆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六角螺栓头,所述长杆的长度大于套筒的长度,所述长杆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下支撑板卡置于两个套筒上并通过两端的螺钉固定,所述两个套筒的底平面重合。
上述固定装置包括水平设置于下支撑板上的长孔、两个L形的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块,所述凸块的外径与长孔的孔径相匹配,所述压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压板通过凸块滑动插装于下支撑板上的长孔内且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后利用螺母紧固固定。
为了提高工作测振仪的寿命以及防止压杆压坏工作测振仪的塑料外壳,还包括中间支撑板、竖直滑动安装于中间支撑板上的压杆,固定于压杆上端的压帽,所述压帽的上端设置有圆孔,压板滑动安装于圆孔中,所述压帽的圆孔中且位于压板的下方设置有弹簧Ⅰ,所述压帽的下端与中间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弹簧Ⅱ,所述两个套筒滑动插装于中间支撑板的两侧并通过两端的螺钉固定。
为了更好的导向,上述套筒内设置有滑槽,所述长杆上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径与所述滑槽的内径相匹配,所述滑块滑动插装于滑槽中。
为了便于经常松开紧固,上述下支撑板两端的螺钉为弹簧螺钉,所述用于固定板弹簧的螺栓为弹簧螺栓。
为了便于经常松开紧固,上述中间支撑板两端的螺钉为弹簧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扳手转动长杆的螺栓头部,使其下端的外螺纹旋入被测台面的螺孔中,从而实现本工作测振仪加载固定装置的固定,工作测振仪由固定装置固定到下支撑板上,通过上下调整下支撑板的高度,使工作测振仪的探头与被测台面相接触,之后锁紧下支撑板两侧的螺钉,实现下支撑板的位置固定,板弹簧压在工作测振仪的测量按钮上,实现工作测振仪始终保持工作状态。此时工作测振仪即可测量被测台面的振动数值。利用扳手转动顶杆螺杆的螺栓头部,使其推动压板和压杆向下运动,直至压杆下端顶住工作测振仪的底端,可以防止工作测振仪在工作时因振动导致探头与被测台面接触不上造成读数不准的情况发生,实现了施加稳定压力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支撑板 2.中间支撑板 3.下支撑板 4.套筒 5.长杆 6.顶杆螺杆 7.压帽 8.压板 9.弹簧Ⅰ 10.滑块 11.滑槽 12.弹簧螺钉 13.弹簧螺栓 14.螺栓 15.压板 15.1凸块 15.2通孔 16.长孔 17.板弹簧 18.压杆 19.弹簧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70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