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虾池污染物收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55472.9 | 申请日: | 2013-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5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铿;文国樑;李卓佳;陈永青;曹煜成;洪敏娜;杨莺莺;胡晓娟;张家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 地址: | 5103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物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染物收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虾池污染物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虾养殖业发展迅猛的状况下,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效益,采用集约化养虾模式是产业发展的趋势。由于该模式放养密度大,养殖过程将产生包括:藻类尸体、残饵、粪便、虾壳、死虾等污染物。污染物大量累积会造成水质恶化,影响对虾的健康生长,因此养殖过程必须通过定期排污,及时减少虾池中的污染源。污染物从虾池中间排污口通过管道进入集污井,经排污总管道直接排入海区。近几年,虾病严重,常见集污井内有大量的死虾累积或直接排入海区,会污染养殖水源,造成病害交叉感染。
目前主要通过人工下井清理死虾,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虾池污染物收集装置,解决了虾池污染物需要人工下井清理的问题,从而能避免人员下井发生安全事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虾池污染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主管、三通连接管、收集网袋;所述三通连接管具有上端接口、下端接口及横向接口;所述长主管上端开口,且所述长主管下端连接所述三通连接管的上端接口,所述三通连接管的横向接口连接所述收集网袋,所述三通连接管的下端接口可与虾池排污管的出口配合连接。
在上述技术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以下改进:
所述三通连接管的横向接口还连接有弯头,弯头可降低污水涌出速度,保护好收集网袋不被冲坏。
所述长主管的顶端高出集污井井口,并高于虾池最高水位,可满足虾池内的水不会从长主管顶端开口涌出;所述长主管的顶端设置有操作手柄。
所述长主管的顶端高出集污井井口50厘米。
所述收集网袋通过绳子或者不锈钢紧固圈与所述三通连接管的横向接口连接。
所述收集网袋为尼龙网袋或者麻网袋;所述长主管为PVC管;所述三通连接管为PVC管。
所述收集网袋的网孔为20-40目;根据养殖天数更换不同大小网孔的收集网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装置设计合理,制作简单,成本低,且能长期重复实用;2)长主管上设有操作手柄,使得本装置易于操作;3)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不用人工下井清理,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能避免人员下井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通连接管和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排污开始前的示意图;
图4为排污开始后本实用新型作用示意图。
图中:1-长主管;2-三通连接管;21-上端接口;22-下端接口;23-横向接口;3-收集网袋;4-弯头;5-操作手柄;6-排污管;7-集污井;8-虾池;9-长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虾池污染物收集装置,包括长主管1、三通连接管2、收集网袋3、弯头4、操作手柄5;三通连接管2具有上端接口21、下端接口22及横向接口23;长主管1上端开口,长主管1下端连接三通连接管2的上端接口21,三通连接管2的横向接口23连接弯头4和收集网袋3,三通连接管2的下端接口22可与虾池排污管6的出口配合连接;长主管1的顶端高出虾池8最高水位的高度,且长主管1的顶端高出集污井7井口50厘米,操作手柄5设置在长主管1的顶端,收集网袋3为尼龙网袋,并通过不锈钢紧固圈(图中未示出)与三通连接管2的横向接口23固定连接;长主管1为PVC管和三通连接管2都为PVC管;收集网袋3的网孔为20-40目,根据虾的养殖天数更换。
本是新型的操作过程如下:
如图3-4所示,排污开始时,拔去之前插在排污管6的出水口上的长管9,然后迅速将本装置的下端插入排污管6的出水口中,虾池8内的水会从排污管6的出水口流进三通连接管2的下端接口22,然后进入横向接口23,从弯头4出口进入收集网袋3,进行污染物的收集,待虾池8内的排污结束时,将本装置整体从排污管6的出水口上拔出后,插入之前的长管9,完成排污,再把本装置从集污井7中提起,倒出收集网袋3内的污染物,进行后续处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54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挖沟机喷射推进控位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