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机交互式触控门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55197.0 | 申请日: | 2013-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2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泛普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E06B7/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机 交互式 触控门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触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中可人机交互、显示成像触控的门体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意义上的门一般指建筑物内外出入口(门框),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体);更进一步的,家电门体包括:冰箱门体、微波炉门体、橱窗门体、柜门体等等。与此同时,市面上有出现一些能显示触控的冰箱门体和微波炉门体,其显示画面一般为显示该产品信息,触控调节该产品的参数设置。这样的显示触控表现形式较单一化。
随着多媒体行业的深入发展,人机交互将涉足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制作出一种可人机交互、显示成像触控的门体装置将更能适应人们对科技生活的追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家居概念的可人机交互式显示成像并可以触控的门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机交互式触控门体,主要由感应单元、成像显示单元、计算控制单元、门体框架组成。所述感应单元由封装有网格纵横交错的导电体绕制而成,其导电体网格共同汇集交接于一感应信号采集控制集成电路上;所述计算控制单元是处理感应信号采集控制集成电路与成像显示单元上信号的装置,并带有与感应单元和成像显示单元相连接的通信接口;所述门体框架包括前框架面和后框架面。所述感应单元上的感应信号采集控制集成电路和成像显示单元均与计算控制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成像显示单元是透明的或不透明的。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为工业级主板电路且带有可无线传输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成像显示单元、计算控制单元共同接于一滤波单元上,所述滤波单元是符合EMC标准的用于防止滤波成像显示单元与计算控制单元对感应单元的电磁干扰的组件,并直接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人机交互式触控门体装置依次为前门体框架、感应单元、成像显示单元、后门体框架。所述前门体框架、后门体框架内侧至少有一个内侧设有固定感应单元、成像显示单元的固定卡槽。
可选的,所述门体框架可以为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门、木质门等,所述门体框架上至少有一处设有可通风散热的散热口。
可选的,所述感应单元可以为调光感应膜,用于触控门体之间透明与不透明切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为:1.采用的感应单元具备良好的可延展性,可制定在任意触控尺寸的门体上。
2.可集成安装于各类门体框架上,具备人机交互、显示成像触控。
3.产品运行,达到很好的抗电磁干扰效果。
4.商业用途与智能家居的结合,具备广泛的市场应用推广价值。
5.结构布局紧凑,合理的利用空间,并具备良好的散热性能,适用多种不同环境下的使用。
提出一种相邻触控膜的抗干扰自动调整方法,成功解决了触控膜在无缝(即近距离)拼接时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使得两张或者两张以上的纳米触控膜可以实现无缝(近距离)拼接,为触控膜开辟了更多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家居人机交互式触控房门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家居人机交互式触控房门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实施2的人机交互式触控冰箱门的侧面内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人机交互式触控门体装置,如图1、图2所示,为一家居人机交互式触控房门,包括一前门体框2、一感应单元3、一成像显示单元4、一计算控制单元6、一滤波单元8、后门体框9。所述前门体框2、后门体框9为一家居木质门体。其中显示触控画面为一拟态基板1,置于所述前门体框2上,所述拟态基板1可以为透明钢化玻璃制成,当未开启时不透光,所述拟态基板1具有拟态与前门体框2相一致的拟态纹路,当开启时,方能显示触控画面;所述拟态基板1面积略大于所述成像显示单元4面积。所述感应单元3包括由X轴导电体网格和Y轴导电体网格排布而成的网格电磁感应层,以及内嵌有所述网格电磁感应层的两层表面基层,其导电体网格共同汇集接于一感应信号采集控制集成电路7上。所述计算控制单元6是处理感应信号采集控制集成电路7与成像显示单元4上信号的装置,并带有与感应单元3和成像显示单元4相连接的通信接口,所述计算控制单元6可以为工业级主板电路,并带有可无线传输端口。所述成像显示单元4可以是由一工业级LED显示面板与画面信号处理电路板5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泛普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泛普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51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摸屏
- 下一篇:减震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