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折叠床的板式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5074.7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1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黎英杰;杨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勇生 |
主分类号: | A47C19/12 | 分类号: | A47C19/1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熊强强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床 板式家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式家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折叠床的板式家具。
背景技术
板式家具是目前市场的新兴产品,由于其通过板件拼接而成,相邻的板件之间通过螺丝等连接件连接,可以很容易的实现拆装,生产厂家通常将板式家具拆开后出货,每一款板式家具中形状相同或相近似的板件一般放在一包装箱内,较为重的板件又单独用另一包装箱保存,实现将板式家具的整体重量拆分到每一包装箱中,从而使得用户可以轻易把每一份包装箱拿进住房内,实现将拆开的家具组件在住房内现场安装。
目前,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们的居住空间较小,故此,市场上兴起了带折叠床的板式家具,但现有带折叠床的板式家具不能同时实现便于搬运和易于安装的目的,其具体原因如下:折叠床架左右两侧分别通过折叠传动组件与板式家具的左右两侧板连接的;由于折叠传动组件主要由气动杆(或弹簧)和多根连杆组成,属于较为复杂的机械传动机构,折叠传动组件需要与侧板及折叠床架有多处连接,才能实现其机械传动的功能,一般没有机械传动配件安装经验的人员(主要针对用户)难以安装;而且,折叠传动组件未安装时,其气动杆(或弹簧)由某些零件将其固定在压缩状态,如果用户自行安装时,错误地把将这些用于固定气动杆(或弹簧)的零件拆卸后,气动杆(或弹簧)随即处于伸长状态,用户则无法将其复位,导致无法完成安装,甚至,在(或弹簧)瞬间伸长时,容易击伤用户,存在较高危险性,因此,目前带折叠床的板式家具不利于用户自行安装。另外,若生产厂家或经销商预先把折叠传动组件同时与家具的侧板以及折叠床连接,则实际上是需要把折叠床与板式家具本体连接成最终成型产品,其质量重、体积大,难以搬运,不符合板式家具易于搬运的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拆装方便、便于运输、安全可靠的带折叠床的板式家具,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折叠床的板式家具,包括家具本体、床体和折叠传动组件,家具本体至少包括背板组件、顶板和左、右两侧板,背板组件和顶板连接在左、右两侧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包括床垫支撑框架和左、右两折叠臂,床垫支撑框架与左、右两折叠臂可拆连接,折叠臂一端设有支撑脚,折叠臂另一端通过折叠传动组件与侧板内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床垫支撑框架由框体和骨架构成,框体通过螺丝与折叠臂连接,骨架设置在框体上、并横跨框体左右两侧。
所述框体底部设有面板。
所述家具本体还包括底板和床头板件,底板连接在左、右两侧板之间,床头板件分别与背板组件和框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带折叠床的板式家具通过增设左、右两折叠臂,侧板、折叠传动组件和折叠臂可以预先连接成一整体、并包装在一起,床垫支撑框架另外包装,从而将带折叠床的板式家具拆分为多份组件,从而将每份组件的包装体积减少、质量减轻,达到便于搬运的目的;而且,侧板、折叠传动组件和折叠臂预先连接好,让用户免去了安装折叠传动组件这一复杂构件的步骤,达到安装方便的目的;
(2)床垫支撑框架和左、右两折叠臂之间通过螺丝连接,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折叠床的板式家具,包括家具本体20、床体30和折叠传动组件9,家具本体20至少包括背板组件6、顶板8、底板4、床头板件5和左、右两侧板7,背板组件6、顶板8和底板4连接在左、右两侧板7之间,所述床体30包括床垫支撑框架和左、右两折叠臂3,床垫支撑框架与左、右两折叠臂3可拆连接,折叠臂3一端设有支撑脚31,折叠臂3另一端通过折叠传动组件9与侧板7内侧连接。
所述床垫支撑框架由框体1和骨架10构成,框体1通过螺丝与折叠臂3连接,骨架10设置在框体1上、并横跨框体1左右两侧。
所述框体1底部设有面板2。
所述床头板件5分别与背板组件6和框体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勇生,未经潘勇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50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锁紧止血带
- 下一篇:一种与空转锁芯配合的防护报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