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SB接口和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1208.8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3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运祥;黄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5 | 分类号: | H01R12/55;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志强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sb 接口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的接口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显示屏幕向着越来越大的趋势发展,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处理速度也越来越高,智能终端的这些变化伴随着的是耗电量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电池的续航性,电池的容量也变得越来越大,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大,充电时间也势必增加。目前的智能手机主要都是通过USB接口来实现充电的。传统的USB接口Vbux和GND地的物理链路所承载的电流是按照USB接口的行业标准进行设计的,其所承载的标称电流为500mA。由于需要更加快速的实现对电池完成充电,采用超过传统的USB接口所能承载的电流进行充电。目前通常采用直流充电座来解决大电流的充电问题,这样会增加成本,而且由于直流充电座是非标准的,需要专用直流接口充电器,增加了产品的成本,用户体验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大电流和标准电流充电的USB接口和相匹配的USB插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采取了一种USB接口,包括USB接口本体,该USB接口本体上具有电流引脚,所述USB接口本体包括VBUS脚端子和GND脚端子,VBUS脚端子和GND脚端子均设为“工”字形。
USB接口本体呈T形。
所述VBUS脚端子包括VBUSⅠ接触端和VBUSⅡ接触端,GND脚端子包括GNDⅠ接触端和GNDⅡ接触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SB插头,包括USB插头本体,该USB插头本体上具有7PIN接触端子,并且该USB插头本体能够与所述的USB接口进行配合接触。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USB接口结构的改变,兼容标准接口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大电流充电,并且同时能够满足标准电流的充电,可以实现快速充电且与之配合的USB插头能够用在普通USB插座上,进行标称电流充电,防止过大电流充电而损坏设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USB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5PIN的USB插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USB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USB接口,包括USB接口本体,该USB接口本体上具有电流引脚1,所述USB接口本体包括VBUS脚端子2和GND脚端子3,VBUS脚端子2和GND脚端子均设为“工”字形。VBUS脚端子2包括VBUSⅠ接触端21和VBUSⅡ接触端22,GND脚端子3包括GNDⅠ接触端31和GNDⅡ接触端32。由于VBUS脚端子呈“工”字形,使得VBUSⅠ接触端和VBUSⅡ接触端具有高度落差,形成一台阶面。同样,GND脚端子呈“工”字形,使得GNDⅠ接触端和GNDⅡ接触端也具有一高度落差,形成一台阶面。USB接口在内部结构上呈T形。本USB接口既能够与大电流USB插头和普通5PIN USB插头进行兼容接触。如附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普通5PIN的USB插头,当该普通5PIN的USB插头与本USB接口插接时,接触区域为接触端子42,而接触端子41不会与USB接口的接触端接触。即只与USB接口的VBUSⅠ接触端21接触,实现标称电流的充电。而与大电流插头插接时,则同时与USB接口的VBUSⅠ接触端21和VBUSⅡ接触端22接触,实现大电流的充电。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SB插头,如附图3所示,该USB插头与上述的USB接口匹配使用,包括USB插头本体5,该USB插头本体5上具有7PIN接触端子,该7PIN接触端子包括接触端子61、接触端子62、接触端子71和接触端子72。当所述USB插头与所述USB接口插接时,USB插头本体5的接触端子61和接触端子62分别与USB接口的GNDⅠ接触端31和GNDⅡ接触端32接触,USB插头本体5的接触端子71和接触端子72与USB接口的VBUSⅠ接触端21和VBUSⅡ接触端22进行接触,实现大电流充电。当本实用新型揭示的USB插头与普通5PIN USB接口接触时,USB插头本体5的接触端子62和接触端子72不参与接触,实现正常电流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12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