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专用于大鼠腹腔注射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8792.1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6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庄成乐;余震;郑蓓诗;陈伟哲;陈必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33205 | 代理人: | 陈庆吼 |
地址: |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 大鼠 腹腔 注射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用于大鼠腹腔注射的设备。
背景技术
大鼠是动物实验中最常使用的动物之一,常用于神经-内分泌、行为学、营养及代谢性疾病、外科学、传染病、药物学、遗传学、肿瘤学等领域的研究,目前医学研究已离不开大鼠,且随着全球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在老年大鼠上开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进行大鼠的实验中,经常需要给大鼠进行腹腔药物的注射,如麻醉药、常规研究药物的注射。然而,目前腹腔药物注射大多是在用手将大鼠抓牢或使用大鼠固定装置强力限制大鼠的活动的情况的进行的。这些强力限制大鼠活动的状态下进行的腹腔药物注射,会迫使大鼠剧烈挣扎,对大鼠造成强烈的应激反应,最终影响实验结果(特别是神经-内分泌和行为学的实验),且手抓大鼠时常抓不牢(特别是老年大鼠),容易将药物注入腹腔重要血管或脏器导致大鼠死亡,研究人员容易被大鼠咬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大鼠应激应急反应低、安全可靠且使用方便的专用于大鼠腹腔注射的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专用于大鼠腹腔注射的设备,包括左右竖板、设置在左右竖板上的顶盖和设置在左右竖板之间的传送机构,所述左右竖板、顶盖和传送机构形成适合容纳大鼠的隧道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专用于大鼠腹腔注射的设备的传送机构能让大鼠有向前活动的能力,此时大鼠在传送机构上主动向前走动或者跑动,但由于传送机构的传动,使得大鼠在原地走动或者跑动,不至于是它真正前进,即传送机构类似于跑步机的功能,左右竖板以及顶盖可以防止大鼠回头咬伤操作者,同时也不会对大鼠造成挤压,使大鼠强烈挣扎,产生过激反应,从而影响实验的检测结果,甚至注射部位不对,造成大鼠死亡,大鼠的向前活动,使得在进行腹腔药物注射时分撒其注意力,便于顺利完成腹腔药物的注射,几乎不会对研究人员和大鼠造成伤害。该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简便,实验人员无需培训练习抓大鼠,能快速完成腹腔药物的注射,缩短实验时间,该设备应用范围广,不同体重的大鼠均可使用该设备进行腹腔注射。
该设备是一个通道,大鼠可在里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活动,未完全限制其活动,避免其挣扎,减少其应激反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专用于大鼠腹腔注射的设备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专用于大鼠腹腔注射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的外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套接内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专用于大鼠腹腔注射的设备的具体实施过程:根据大鼠的实际体重,调选用相应大小的顶盖2,该设备适用范围广,不同体重的大鼠均可使用该设备进行腹腔注射;手戴手套,用5ml注射器将药物抽吸入内,提起大鼠尾巴,将大鼠放置在该设备的隧道通道4口,大鼠会自行进入该隧道通道4,亦可轻轻推其屁股,使得大鼠进入隧道通道4;当大鼠进入隧道通道4后,大鼠在传送机构3上会本能的向前走动或者跑动,左手掌及四小指置于大鼠背部靠近臀部上方,大拇指牵拉住并提起大鼠尾巴,避免大鼠向前逃脱,并使大鼠臀部向上翘起约15°-30°,此时大鼠处于头低脚高位,使得腹腔内脏器向前倾斜,避免注射时损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稍向上倾斜,选择中下腹向右旁开1cm位置刺入,当有针头有明显落空感时,将药物快速注射至腹腔,完成后快速退针,操作简便,实验人员无需培训练习抓大鼠,能快速完成腹腔药物的注射,缩短实验时间。上述实施过程几乎不会对研究人员和大鼠造成伤害避免了对大鼠的强制固定,减少其挣扎和应激反应,对实验结果影响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专用于大鼠腹腔注射的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左右竖板1,设置在左右塑料竖板1上的顶盖2和设置在左右竖板1之间的传送机构3,左右竖板1、顶盖2和传送机构3形成适合容纳大鼠的隧道通道4,大鼠可在里面前后行走,但一定程度限制其大幅度的左右及上下活动,防止大鼠回头咬伤操作者,同时也不会对大鼠造成挤压,使大鼠强烈挣扎,产生过激反应,从而影响实验的检测结果,甚至注射部位不对,造成大鼠死亡。
为了方便实验可以采用人工提供传送动力替代电机,传送机构3由传送带31和带动传送带31传送的滚轮32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8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