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经皮小肠穿刺套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46596.0 | 申请日: | 2013-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6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林;唐云;董光龙 |
| 主分类号: | A61B19/02 | 分类号: | A61B1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李京楠;张亚军 |
| 地址: |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肠 穿刺 套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涉及肠梗阻的治疗器材,具体地说,是一种经皮小肠穿刺套件。
背景技术
结肠及小肠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易引起肠梗阻,并引发一系列症状,甚至导致死亡,手术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由于梗阻导致肠道近端水肿及肠道本身性质的特殊性,手术往往以远端封闭近端造瘘为主,无法直接恢复肠管连续性,需要二期手术还纳。
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胃管减压,来解决梗阻导致的消化液潴留问题,胃管对于低位肠梗阻减压效果较差,无法解决低位梗阻肠管水肿问题,而经经皮小肠穿刺,置入引流管,可以解决低位梗阻肠管水肿问题,但现有技术中没有经皮小肠穿刺专用的手术器材,因此急待研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皮小肠穿刺套件,包括穿刺针、导丝、扩皮器和引流管,手术中穿刺采用超声引导法,将引流管巧妙置入小肠肠腔予以固定,从而起到充分引流减压的作用,很好的解决了近端梗阻肠管水肿问题,有非常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经皮小肠穿刺套件,由穿刺针、导丝、扩皮器、留置型引流管组成,穿刺针由一细针构成,扩皮器由锥形的细管构成,穿刺针和扩皮器都具有中空的内腔,并都带有手柄,其特征是:所述留置型引流管由导管和内芯组成,导管的前端设置有伞形头,伞形头由伞头和可张缩的伞翼构成,伞翼由多个条形翼片组成,翼片由弹性材料制成,内芯由一中空的细杆构成,导管和内芯的底部带有手柄。
所述导管底部的手柄带有凸沿,该凸沿设置有外螺纹丝扣,内芯底部的手柄带有接口,该接口设置有内螺纹丝扣,该内螺纹丝扣与所述导管底部手柄凸沿的外螺纹丝扣相配合。
所述穿刺针的外部设置有护套。所述导丝的外部设置有护套。所述翼片为V形。所述翼片有三片。所述导丝由细金属丝构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
本产品设计巧妙,易于操作,采用留置型引流管,巧妙置入小肠肠腔予以固定,从而做到充分引流减压的作用,很好的解决了近端梗阻肠管水肿问题,为一期手术恢复肠管连续性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
用本产品进行经皮小肠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操作简单,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术后护理的难度,与单纯穿刺引流术相比,它引流彻底且安全,灵敏度高,引导准确,伤口修复愈合快,明显缩短疗程,避免了反复穿刺的弊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穿刺针和护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丝在护套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扩皮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侧视图。
图8是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侧视图。
图10是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侧视图。
图12是内芯与导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内芯插入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号
10穿刺针
11手柄 12通孔 13通孔
20导丝 21护套
30扩皮器
31手柄 32通孔 33通孔
40扩皮器 50扩皮器
60导管
61手柄 62通孔 63通孔
64凸沿 65外螺纹丝扣
66伞头 67伞翼 68翼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林;唐云;董光龙,未经刘林;唐云;董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65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漆生产用混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钢板剪切设备用的液压式裁剪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