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筒加强型小泵径整筒抽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6412.0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7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百战;张刘富;李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少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型 小泵径整筒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行业机械采油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泵筒加强型小泵径整筒抽油泵。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低渗透油田,随着超低渗区块大面积开发,单井产液量低与泵排量大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近些年,随着Φ28mm小泵径抽油泵的大量推广使用,一定程度的缓解了泵排量大与单井产液量低不匹配的矛盾,但对于产液量更低的开采油井,泵排量大与单井产液量低不匹配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还需推广使用泵径更小的整筒抽油泵以提高泵效,延长抽油泵的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ZL99207197.6实心柱塞抽油泵提出了实心柱塞结构的抽油泵,可将抽油泵的泵径进一步缩小,从而使得泵排量与油井的产液量更加匹配。
但实心柱塞结构抽油泵存在泵下端无法配套撞击式泄油器;泵内脏污无法排出泵外,易堵塞泵内油流通道;小泵径的泵筒难于加工等问题,影响到了实心柱塞抽油泵的推广使用。
中国专利ZL2012 2 0746297.2一种整筒抽油泵提出了长柱塞短泵筒结构的整筒抽油泵较好的解决了实心柱塞抽油泵在小泵径抽油泵设计和制造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小泵径抽油泵应用获得进一步的推动。但是,长柱塞短泵筒结构的小泵径整筒抽油泵由于泵管直径偏小,刚性和强度差,在运输和使用中易发生弯曲、变形等问题,造成抽油泵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泵筒加强型小泵径整筒抽油泵,能够实现井下原油的起升,提高泵筒的强度和刚度,减少抽油泵在运输和使用中泵筒弯曲、变形问题的发生,延长生产油井的检泵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泵筒加强型小泵径整筒抽油泵,主要由柱塞开式阀罩、游动阀球、游动阀座、柱塞闭式阀罩、柱塞阀罩接头、泵接头、扶正圈、短泵筒、长柱塞、泵外筒、下泵筒、进油阀组成,其特征在于:两套游动阀球和游动阀座分别置于柱塞开式阀罩和柱塞闭式阀罩内,柱塞开式阀罩下端的内螺纹与柱塞闭式阀罩相连接,柱塞闭式阀罩与柱塞阀罩接头相连接,柱塞阀罩接头与长柱塞的上端相连接,长柱塞下端无游动阀;泵接头的两端有内螺纹,在泵外筒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泵接头;在泵外筒内部套有短泵筒与下泵筒,短泵筒与下外筒的一端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另一端则通过端面分别与泵接头的内端面压紧密封;在泵外筒与短泵筒和下泵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有扶正圈,扶正圈分别套接于短泵筒与下泵筒上;在泵外筒下端的泵接头上连接有进油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泵筒加强型小泵径整筒抽油泵,能够实现井下原油的起升,提高泵筒的强度和刚度,减少抽油泵在运输和使用中泵筒弯曲、变形问题的发生,延长生产油井的检泵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一种泵筒加强型小泵径整筒抽油泵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塞开式阀罩,2、游动阀球,3、游动阀座,4、柱塞闭式阀罩,5、柱塞阀罩接头,6、泵接头,7、扶正圈、8、短泵筒,9、长柱塞,10、泵外筒,11、下泵筒,12、进油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泵筒加强型小泵径整筒抽油泵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泵筒加强型小泵径整筒抽油泵,主要由柱塞开式阀罩1、游动阀球2、游动阀座3、柱塞闭式阀罩4、柱塞阀罩接头5、泵接头6、扶正圈7、短泵筒8、长柱塞9、泵外筒10、下泵筒11、进油阀12组成。两套游动阀球2和游动阀座3分别置于柱塞开式阀罩1和柱塞闭式阀罩4内,柱塞开式阀罩1下端的内螺纹与柱塞闭式阀罩4相连接,柱塞闭式阀罩4与柱塞阀罩接头5相连接,柱塞阀罩接头5与长柱塞9的上端相连接,长柱塞9下端无游动阀;泵接头6的两端有内螺纹,在泵外筒10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泵接头6;在泵外筒10内部套有短泵筒8与下泵筒11,短泵筒8与下泵筒11的一端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另一端则通过端面分别与泵接头6的内端面压紧密封;在泵外筒10与短泵筒8和下泵筒11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有扶正圈7,扶正圈7分别套接于短泵筒8与下泵筒11上;在泵外筒10下端的泵接头6上连接有进油阀12。
进油阀12是现有产品,不详细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64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雾化加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防空警报终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