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流量卷盘式喷灌机水涡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4670.5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牛国平;袁寿其;汤跃;汤玲迪;朱相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F03B3/12;F03B3/18;A01G25/09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霞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卷盘式 喷灌 涡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涡轮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卷盘式喷灌机水力驱动装置中的水涡轮。
背景技术
卷盘式喷灌机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移管式喷灌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结构紧凑、移动方便、操作人员少、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自动行走进行喷灌作业的新颖机构,由于其机械化程度高、操作管理简易方便及灌溉效果好等优点,比较适应我国农村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喷灌行业的主要机型之一。卷盘式喷灌机的水力驱动装置主要有旋转喷嘴式、水涡轮式、水压缸式和伸缩皮囊式四种型式,水涡轮系统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是目前性能最佳的形式。水涡轮为水涡轮式驱动装置的心脏部件,水涡轮的运行决定了动力扭矩的大小和输出水流压力大小,对喷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小流量卷盘式喷灌机水涡轮大多沿用上世纪90年代末国外产品,但并未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水涡轮的设计需要在一定程度高效率值的基础上,使其具有宽幅的转速调节范围来实现PE卷管回收速度的改变,以及与喷头所用的次级压力水的输出以获得作业带降水量。国内所使用的水涡轮结构目前只有两三种水力模型,通常设计为冲击式水涡轮。从喷灌泵流出的压力水,通过固定在水涡轮入口内的喷嘴冲击转轮,使转轮旋转,固定在转轮上的驱动轴带动皮带传动,最终经过链传动带动卷盘旋转,从而实现对喷灌小车的回收作业。2000年王家保等人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轻型卷管式绞盘喷灌机”(授权号CN2372903Y)公开了一种卷盘式喷灌机水涡轮,详细描述了一种冲击式水涡轮在喷灌机上的安装与固定以及水涡轮的工作形式,但是并未对水涡轮蜗壳内部结构和水涡轮叶片结构做进一步介绍;2007年李国民等人的“8PJ-75/300新型卷管式绞盘喷灌机的研究”一文对一种新型水涡轮进行了研究,对一种射流冲击式轴流水涡轮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从流体力学的概念对该水涡轮上做了基础性研究,但是并未对该涡轮叶片结构进行详细介绍;2012年刘念民等人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卷盘式浇灌机的水涡轮”(授权号CN202645824U)公开了一种卷盘式浇灌机的水涡轮,主要描述了一种水涡轮的蜗壳本体结构以及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相对位置,通过增长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长度,使喷水效果更好提高效率,同样没有介绍水涡轮叶片结构以及蜗壳内部结构。随着国内市场对卷盘式喷灌机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卷盘式喷灌机的高效稳定运行才能满足国家对节能降耗的要求,作为核心部件水涡轮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因此,对水涡轮结构的优化设计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卷盘式喷灌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流量卷盘式喷灌机水涡轮,以提高水涡轮的工作效率,简化结构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流量卷盘式喷灌机水涡轮,包括入水口、喷嘴(2)、涡轮盖(3)、涡轮壳体(4)、转轮(5)、驱动轴(6)和出水口,涡轮壳体(4)的入水口(1)与进水管相连,涡轮壳体(4)的出水口(7)与出水管相连,其特征在于:水涡轮涡轮壳体(4)内部为圆形构造,入水口(1)与出水口(7)采用锥形结构,锥度为3°;喷嘴(2)卡装在进水口(1)内;驱动轴(6)一端与转轮(5)相连,另一端穿过涡轮壳体(4)与传动装置相连;涡轮壳体(4)外端扣装涡轮盖(3),涡轮壳体、转轮与涡轮盖之间部分构成涡轮腔室。
所述转轮(5)由叶片(8)与轮毂(9)一体铸造而成,叶片(8)沿圆周方向均布在轮毂(9)顶端端面上;叶片(8)由圆弧段和竖直段两段构成,所述各圆弧段的圆心位于与轮毂(9)同心的圆上,所述圆弧段切向延伸形成竖直段与轮毂径向一致;所述圆弧段与竖直段之间形成的夹角α最好为45°;叶片(8)的数量最好为12个。
在进水口(1)内卡装喷嘴(2),喷嘴(2)分为锥型段和平直段,喷嘴总长度为80mm,平直段30mm,喷嘴入口直径为24mm,出口直径为19mm,喷嘴圆心与进水管圆心在同一直线上;喷嘴出水口到涡轮壳体内壁面距离小于2倍的喷嘴直径,以从喷嘴里射流出的水流冲击叶片所产生的力达到最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46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拟砂尘暴测试设备
- 下一篇:一种抗菌保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