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心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4410.8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9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高战士;吕洪勇;吕政权;石登登;范仙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心桩,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土木工程中的由钢筋混泥土制作而成的空心桩。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土木工程中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桩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其中,虽然实心桩具有抗压强度高,截面刚度好的优点,但由于造价高、重量大、吊装运输非常困难,一直不被人们所青睐;而空心桩具有造价低、重量轻、吊装运输相对容易等诸多优点,从而为市场所接受,并得到了推广使用。然而,根据目前所使用的情况,现有的空心桩大多是采用一个通孔。但是一方面,当桩的横截面较大时,通孔的孔径必然也相应地较大,存在制作困难、制作成本高、制作耗时长等缺陷;另一方面,当内桩体中填充混凝土后,在沉桩的过程中,会由于沉桩速度较快,而因瞬间的压力毁坏桩体,导致废桩,显然一个圆孔虽然节约了材料,却大大降低了其自身的强度,从而给实际的应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心桩,由钢筋混泥土制作而成被应用在土木工程中,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桩体,沿轴长度方向嵌合在整个本体的内侧;
至少两个通孔,沿轴向方向贯穿并均匀设置在内桩体中;
至少两个支撑柱,均匀设置在内桩体的外缘部,沿长度方向延伸;以及
桩基体,包括用于连接支撑柱的连接单元和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锥形体,增加了空心桩的下沉性能,进一步增强了空心桩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空心桩,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空心桩在与所述轴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横截面具有相同的形状和面积。
本实用新型中的空心桩,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三个通孔,该三个通孔之间在所述横截面上构成等边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中的空心桩,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四个,该四个支撑柱之间在所述横截面上构成正方形。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和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心桩,具有三个圆形通孔沿轴向方向贯穿并均匀设置在内桩体中,从而节约了制作材料,降低了制作成本,而且保证了空心桩强度,避免了单一通孔因强度不足而毁坏桩体的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心桩,具有三个圆形通孔沿轴向方向贯穿并均匀设置在内桩体中,而不是一个通孔,解决了当桩的横截面较大,通孔的孔径必然也相应地较大时,制作困难、制作成本高、制作耗时长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心桩,设置在空心桩的底部的桩基体,增强了空心桩的下沉性能从而解决了传统空心桩不易下沉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空心桩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空心桩的截面图;
图2为空心桩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空心桩的截面图;
图2为空心桩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空心桩100包括:本体1、内桩体2、四个支撑柱3、三个通孔4以及图2中的桩基体5。
在本实施例中,空心桩100,为圆柱体,由钢筋混凝土柱体构成,其截面图为圆形。空心桩100主要应用在土木工程中。本体1在空心桩100的最外层,沿空心桩100的轴向方向延伸。本体1的外周面为圆形,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内桩体2,嵌合在整个本体1的内侧,外周面为四方形,也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四个支撑柱3为四个钢筋笼支撑立柱,分别均匀设置在内桩体2的外缘部的四角上。四个支撑柱3构成正方形。三个通孔4为三个圆形通孔,分别沿轴向方向贯穿并均匀设置在内桩体2中,避免了单一通孔因强度不足而毁坏桩体的现象发生,同时节约制作材料,降低制作成本。三个通孔4构成等边三角形。
如图2所示,桩基体5包括连接单元5a和锥形体5b。连接单元5a与支撑柱3相连。锥形体5b在空心桩100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例中锥形体5b为下沉刀片,由钢板做成的类似于管桩的桩尖的部分。连接单元5a与支撑柱3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桩基体5增强了空心桩100的下沉性能从而解决了传统空心桩不易下沉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空心桩100的强度。图2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内桩体2嵌合在整个本体1的内侧以及通孔4贯穿内桩体2设置在内桩体2中。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44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