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流导管固定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4330.2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9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宝华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899 山东省阳信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导管 固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引流导管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要通过输液来解决一些疾病,在输液时,针头刺入皮肤,药液从装液体的瓶中通过引流管输入到患者的体内,在输液时,引流管需要进行固定,否则针头振动,可能会从患者血管中滑出,液体无法输入血管内,在皮肤下容易导致皮肤肿块和淤血,造成患者的痛苦,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患者的输液部位贴医用胶带来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需要在多个点进行固定,比较繁琐,而且患者上洗手间时,胶带很容易脱落,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引流管固定件,主要包括不干胶、吸水棉、弯管、螺管及锥形螺帽,这种引流管固定件的有点在于方便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的输液部位,缺点在于对引流管的固定力较小,引流管受牵引力时,很容易从弯管、螺管及锥形螺帽中拔出,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引流导管固定机构在受到牵引力时容易从弯管、螺管及锥形螺帽中拔出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前述问题的引流导管固定机构。
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引流导管固定机构,其包括不干胶贴片、粘接在不干胶贴片上的固定座、一端连接在固定座上的伸缩管以及连接在伸缩管另一端的导管固定件,导管固定件包括锁紧螺母和弹性卡爪,弹性卡爪的内侧壁面设置有花纹。
为了使伸缩管具有一定的收缩力,所述的伸缩管为PVC弹簧管。
为了防止外部牵引力作用于针头,所述的固定座与伸缩管连接处也设置有所述的导管固定件。
为了方便输液结束后止血,所述的不干胶贴片的底部位于针孔周围设置有止血棉。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导管固定机构在使用时,先将针头依次穿过导管固定件、伸缩管、固定座及不干胶贴片,将针头刺入患者输液部位,然后将不干胶贴片贴在输液部位,然后将在伸缩管内预留一定的导管余量,将导管固定件的锁紧螺母与弹性卡爪锁紧,当外部牵引力作用于导管时,伸缩管会随之伸缩,伸缩管内预留的导管也会随之屈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消除外部牵引力,防止针头受力。为了进一步增强固定作用,可在伸缩管与固定座连接部位设置导管固定件,导管固定件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卡爪和锁紧螺母将导管锁紧,通过这种设置,当牵引力很大时,伸缩管完全伸直,连接在伸缩管与固定座之间的导管固定件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将牵引力分散在固定座上,防止针头受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导管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不干胶贴片,2为固定座,3为伸缩管,4为锁紧螺母,5为弹性卡爪,6为止血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引流导管固定机构,其包括不干胶贴片1、粘接在不干胶贴片1上的固定座2、一端连接在固定座2上的伸缩管3以及连接在伸缩管3另一端的导管固定件,导管固定件包括锁紧螺母4和弹性卡爪5,弹性卡爪5的内侧壁面设置有花纹。
为了使伸缩管3具有一定的收缩力,所述的伸缩管3为PVC弹簧管。
为了防止外部牵引力作用于针头,所述的固定座2与伸缩管3连接处也设置有所述的导管固定件。
为了方便输液结束后止血,所述的不干胶贴片1的底部位于针孔周围设置有止血棉6。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导管固定机构在使用时,先将针头依次穿过导管固定件、伸缩管3、固定座2及不干胶贴片1,将针头刺入患者输液部位,然后将不干胶贴片1贴在输液部位,然后将在伸缩管3内预留一定的导管余量,将导管固定件的锁紧螺母4与弹性卡爪5锁紧,当外部牵引力作用于导管时,伸缩管3会随之伸缩,伸缩管3内预留的导管也会随之屈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消除外部牵引力,防止针头受力。为了进一步增强固定作用,可在伸缩管3与固定座2连接部位设置导管固定件,导管固定件与固定座2固定连接,卡爪5和锁紧螺母4将导管锁紧,通过这种设置,当牵引力很大时,伸缩管3完全伸直,连接在伸缩管3与固定座2之间的导管固定件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将牵引力分散在固定座2上,防止针头受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宝华,未经朱宝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43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