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异形梁简易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3387.0 | 申请日: | 2013-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5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民;黄向波;刘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64 | 分类号: | B66C1/64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 简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装器具,特别是一种异形简易吊具。
背景技术
汽车制造行业涉及到异形梁,如无宝梁的制造装配过程的吊装、转运、码垛等,因无适宜的吊具,而经常采用吊带捆绑固定或者人工搬运,由于使用过程无法有效将其捆扎牢固而极易滑溜伤人,不仅费时费工,还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的异形梁简易吊具。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异形梁简易吊具,包括:
——两个夹紧钩,夹紧钩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与上下横梁两端连接的两个立柱,立柱的底部向内侧折弯;
——两个旋转板,旋转板的底端与夹紧钩的上横梁铰接,两个旋转板由中部的销轴连接;
——至少两个预紧弹簧,预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夹紧钩的上横梁;
——两个大吊环,大吊环底端与一个旋转板的顶端铰接,两个大吊环的顶端又与一个小吊环连接。
使用时,将小吊环的上端连接在起重设备的吊钩上,然后将两个夹紧钩向外拉开一定角度使夹紧钩底部折弯段卡入所吊装异形梁的中段,卡装到位后操作起重设备上升,所吊装异形梁依靠预紧弹簧产生的弹簧拉力及异形梁自重所产生的重力将异形梁吊送至需要的位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紧钩的下横梁外侧固定有手柄,手柄在起吊开始时拉开夹紧钩、吊装完毕后卸下吊具以及在吊装过程中保持吊具稳定时使用,可以给工人操作带来方便。
作为又一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紧钩的立柱折弯段前端装有橡胶保护套。橡胶保护套一方面保护工件不受损伤,另一方面增加了工件与吊具的摩擦力,增强吊具的安全使用系数。
本实用新型吊具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且容易制造,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异形梁的吊装需求。本实用新型将起吊重物自重产生的重力转化成对重物的夹紧力,夹紧过程不用人工辅助固定,同时在起吊过程中自动完成夹紧动作,大大节省了普通吊具吊装前的捆绑、固定、安装等辅助工时,节约了劳动工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预紧弹簧产生的弹簧拉力及吊装零件所产生的夹紧力大大的增强了起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夹紧钩,2-旋转板,3-预紧弹簧,4-大吊环,5-小吊环,6-手柄,7-橡胶保护套,8-异形梁,11-上横梁,12-下横梁,13-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异形梁简易吊具,如图1所示,包括:
——两个夹紧钩1,夹紧钩包括上横梁11、下横梁12和与上下横梁两端连接的两个立柱13,立柱13的底部向内侧折弯;吊装时,如图2所示,将两个夹紧板向外侧拉开一定角度,立柱13底部的折弯段卡在异形梁8的中段。
——两个旋转板2,旋转板2的底端与夹紧钩的上横梁11铰接,两个旋转板2由中部的销轴连接。在将夹紧钩1拉开时,两个夹紧钩1是绕着与旋转板的铰接端转动一定角度。起吊后,两个旋转板2会在预紧弹簧3和异形梁8的重力作用下,向内侧转动使夹紧钩夹紧工件。
——至少两个预紧弹簧3,预紧弹簧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夹紧钩1的上横梁11。预紧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弹簧的伸缩性预紧工件,防止异形梁8在转运过程中滑钩、溜钩。
——两个大吊环4,大吊环4底端与一个旋转板2的顶端铰接,两个大吊环4的顶端又与一个小吊环5连接。小吊环5连接起重设备的吊钩,大吊环用于连接小吊环5和旋转板2。
所述夹紧钩1的下横梁12外侧固定有手柄6。手柄6为U形杆状结构,其两端与下横梁12固定,是人工操作时的手握部位。
所述夹紧钩1的立柱折弯段前端装有橡胶保护套7。吊装时,橡胶保护套与工件直接接触,保护工件不受损伤,同时增加工件与吊具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种变形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与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和等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33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式加速度计
- 下一篇:智能电视机、智能电视机的外围设备和智能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