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化腔体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3378.1 | 申请日: | 2013-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7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汤艳燕;李佩;张德智;王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1/205 | 分类号: | H01P1/205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化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雷达、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加载,且与SMA和SBMA(SMA盲配座)低驻波、低损耗、高稳相电缆组件高度集成的微波腔体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某雷达系统中,由于主雷达天线与辅雷达天线(频带不同)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使得相互间的互耦过强,雷达辅天线对主天线造成很强的电磁干扰。为满足雷达系统的使用要求,需要在主天线上加装一款体积小、装配接口特殊、损耗小、对辅雷达频点抑制度高,且宽阻带的集成化滤波器。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混合型(低通、带通、高通)、板线交指、梳状加载线等类型的滤波器;混合型的滤波器由于结构较复杂,设计难度大,成本高,用于机载系统,可靠性不高;板线梳状或交指加载线型的滤波器,易实现线切割,但功率容量上远不如圆形加载类型的滤波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既要满足机载雷达系统可靠性要求,又要满足大功率容量要求,最终达到解决雷达辅天线基波信号对雷达主天线中的数字阵列模块的干扰问题,且要抑制主天线中数字阵列模块输出的二次谐波及四次谐波问题,接入主雷达系统后不影响整机的性能指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化腔体滤波器。
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集成化腔体滤波器为集成化的腔体滤波器;包括扁盒状的金属主腔体1,金属主腔体1内排列设有同轴谐振器3;同轴谐振器3的短路端分别固定连接着金属主腔体1的一侧内壁,同轴谐振器3的开路端开设有盲孔,每个盲孔内分别设有管状的介质环5;与同轴谐振器3开路端对应的金属主腔体1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孔,调谐螺栓6通过金属主腔体1上的螺纹孔伸入同轴谐振器3开路端的介质环5内,使同轴谐振器3的开路端固定;金属主腔体1的底部分别设有输入电缆4a和输出电缆4b,所述输入电缆(4a)为具有盲配座的SMA电缆,所述输出电缆(4b)为SMA电缆。其中SBMA(SMA盲配座)输入电缆4a的内导体和SMA输出电缆4b的内导体分别伸入金属主腔体1内,且分别连接着腔内首尾两侧的两个同轴谐振器3的金属本体,SBMA(SMA盲配座)输入电缆4a的外导体和SMA输出电缆4b的外导体分别连接着金属主腔体1的底部。
所述同轴谐振器3为多节阻抗变换谐振器,所述介质环5的外端伸至同轴谐振器3开路端的外部,介质环5的外端上套设有方形金属块2,方形金属块2与金属主腔体1的另一侧内壁接触;实现多节阻抗变换;所述同轴谐振器3为圆杆或方杆。
所述介质环5的材料介电常数为2.2的聚四氟乙烯材料。
所述金属主腔体1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40mm、17mm和9mm。
金属主腔体1的底部分别设有两个带螺纹孔的凸台,SBMA(SMA盲配座)输入电缆4a的外导体和SMA输出电缆4b的外导体分别对应焊接在金属主腔体1底部的两个带螺纹孔的凸台里,且采用螺套形式紧固,外加热缩套管进行防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化腔体滤波器使用方便,加装在主雷达系统中不需要改变原来的电讯接口形式,实现了雷达天馈系统与收发系统的有机集成;
2.本实用新型滤波器中的同轴谐振器3采用阻抗变换形式,端面加方形金属块2,形成多节阻抗变换谐振器,通过选择较合适的阻抗比,可在极大范围内缩短谐振器的长度。常规的谐振器要满足谐振频率要求一般选择 、/2、/4,本实用新型中谐振器尺寸远小于/4;
3. 本实用新型为了方便谐振器电容加载和减轻滤波器整体重量,在同轴谐振器3的开路端设管状的介质环5,使谐振频率变低,谐振器的长度进一步缩短,一方面减小了滤波器体积和减轻滤波器重量,另一方面大大提高滤波器的耐功率能力,是常规滤波器耐功率的7至8倍,本实用新型耐功率能力常温常压下可达1200W;
4.开路终端同步采用电容加载技术,使滤波器谐振器尺寸远小于/9;
5.由图1所示的采用四阶谐振器组成的微波滤波器结构,很好地实现了雷达系统要求的低损耗(0.3dB)、大功率(1200W常温常压下)、宽阻带(4次以上谐波)、高抑制(60db以上)等指标。还可根据技术指标的需要用于更高阶或低阶其它各频段的滤波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33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锭熔化炉
- 下一篇:用于食品烘干的超传导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