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芯伸缩控制结构的改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2766.8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0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谢佑昇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佑昇 |
主分类号: | B43K24/06 | 分类号: | B43K24/0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541002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芯 伸缩 控制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芯伸缩控制结构,具体是一种使用时可转动推出笔芯,不使用时可由定位卡肋将笔芯回收入笔头内,装配方便的笔芯伸缩控制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可转动控制笔芯伸缩的笔具,其结构通常如图1所示,设有转动座11,在转动座11设一斜状剖孔121的套管12,以供下缘设有突点131的滑座13套合在该套管12,使转动座11及套管12套在固定套16后再套置在笔管10后,将笔芯14的顶端套置在滑座13下方,由笔管10带动转动座11的旋转使滑座13沿其套管12上、下移动,进而控制笔芯14的伸缩,其中,由于将笔芯14下推使其伸出并无问题,但当滑座13上移时,该笔芯14并无法随之缩回,因此,该笔具需在笔芯14的底端套置一弹簧15,借由弹簧15的张力弹性使笔芯14上推构成回缩至笔管10,此种方式在组装上不方便,且需增加一弹簧15组件,增加成本。
中国专利CN200974391Y“笔芯伸缩控制座的改良结构”其改良在于:滑座下方还设有套合管,套合管内壁上设有与笔芯尾部紧密嵌扣的卡头,卡头可以设置成对称分布的轴向条肋,条肋的前端为尖锐状;与之配合使用的笔芯的尾部开设有位置相对的轴向肋槽,轴向肋槽与轴向条肋可紧密嵌扣。该专利的笔芯可随滑座同步上下移动,完成笔芯笔尖的进出动作,不需要再配置弹簧作为辅助零件。但该专利在组装笔芯时,轴向肋槽需要对准轴向条肋,紧密嵌扣才能卡住笔芯,组装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笔芯伸缩控制结构的改 良,使笔具使用时可转动推出笔芯,不使用时可由定位卡肋将笔芯回收入笔头内,其装配更方便且可减少组装的组件,降低组装的成本。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笔芯伸缩控制结构的改良,主要包括滑座、转动座、固定套、嵌合件、以及定位件,转动座的底部连接有套管,套管的壁面设有斜状剖孔,滑座上部套装于套管内,滑座的滑动段外壁上设有突点卡合于斜状剖孔内,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滑座的套置段的内缘设有对称的卡肋,外缘设有垂直状的剖沟,使套置段形成适当的弹性,以供笔芯夹置于该套置段,并由卡肋定位。
所述斜状剖孔两端呈水平状,以利于滑座的滑动段突点的定位。
所述固定套下缘设有螺纹,用以锁合下笔管。
所述固定套的顶缘设有通孔,上笔管的底缘设有固定柱,使固定柱嵌置于嵌合件的固定孔,以构成上笔管的定位。
使用时卡肋嵌置在下笔管的笔芯的顶缘,并使滑座的滑动段的突点卡合于转动座的剖孔,在滑座及转动座上缘套置定位件及嵌合件后,套置于上笔管,由上笔管的转动,使滑座沿转动座上下滑移,进而控制笔芯由笔管底端伸出以供书写,或缩回于笔管内以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在滑座的套置段的内缘设有对称的卡肋,利用卡肋克服现有技术中肋槽需要对准条肋的问题,安装笔芯时不需要肋槽对准条肋能够快速换装笔芯,让换笔芯变得更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转动伸缩笔芯的笔具立体分解图;
图中,10.笔管 11.转动座 12.套管 121.斜状剖孔 13.滑座 131.突点 14.笔芯 15.弹簧 16. 固定套。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图。
图中,2.滑座 21.套置段 211.卡肋 212.剖沟 22.滑动段 23.突点 3.转动座 31.套管 32.斜状剖孔 4.固定套 41.定位肋 42.螺纹 43.通孔 5.定位件 51.突肋 6.嵌合件 61.固定孔 62.卡条 7.笔芯 8.下笔管 81.螺牙 9.上笔管 91.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笔芯伸缩控制结构的改良,主要包含一滑座2、一转
动座3,一固定套4,以及一定位件5,一嵌合件6。
其中,该滑座2设有套置段21,在套置段21的内缘设有对称的卡肋211,外缘设
有垂直状的剖沟212,使套置段21形成适当的弹性,以供笔芯7夹置于该套置段21,并由卡肋211定位,滑座2上缘设有较小径的滑动段22,在该滑动段22设有一突点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佑昇,未经谢佑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27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漏电附件的可拆卸漏电模块结构
- 下一篇:断路器及其操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