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教鞭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2758.3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8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王勇;刘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17/02 | 分类号: | G09B17/02;B43K29/00;B43L9/02;G01B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教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教鞭。
背景技术
教鞭是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工具,目前,市面上的教鞭大多是采用简单棍状结构,其长度不能进行缩短,教师在携带的时候多有不便,并且这种教鞭只能用于指示作用,在正常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一次课程当中却可能要使用到多种教学工具,如圆规、三角板、角尺和直尺,可想而知,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几何教学过程中,就有可能多次更换教学工具,不仅繁琐,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设备采购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方便携带,并且可以结合多种教学工具的功能,提高使用效率的多功能教鞭。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多功能教鞭,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伸缩棍、第二伸缩棍和转动座,所述第一伸缩棍、第二伸缩棍均由至少两根棍体依次套接而成,转动座上开设有供第一伸缩棍、第二伸缩棍转动的转动槽,所述第一伸缩棍的一端和第二伸缩棍的一端均转动安装在转动槽内,转动槽内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限制第一伸缩棍、第二伸缩棍的转动角度,当第一伸缩棍、第二伸缩棍之间成180度角时,第一伸缩棍、第二伸缩棍分别抵住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
作为改进方式,上述的转动座由前板、后板以及挡板构成,所述前板、后板相互平行,前板、后板垂直固定在挡板上,所述前板、后板上均开设有两个凹槽,第一伸缩棍的一端和第二伸缩棍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第一转动块的两侧设置有凸起,该第一转动块两侧的凸起分别卡设在前板、后板的凹槽上,第二转动块的两侧也设置有凸起,该第二转动块两侧的凸起也分别卡设在前板、后板的凹槽上,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挡板一体式设置。
作为改进方式,上述的第一伸缩棍由第一棍体和第二棍体相互套接而成,所述第二伸缩棍由第三棍体和第四棍体相互套接而成。
作为改进方式,上述的第一棍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二棍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滑条,第一滑槽和第一滑条之间相配合,所述第四棍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三棍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滑条,第二滑槽和第二滑条之间相配合。
作为改进方式,上述的第二伸缩棍的另一端设置有作图笔。
作为改进方式,上述的转动座上设置有标示角度的刻度线。
作为改进方式,上述的第一伸缩棍、第二伸缩棍上设置有标示距离的刻度线。
作为改进方式,上述的第一伸缩棍的另一端设置有激光笔。
作为改进方式,上述的第四棍体呈锥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体积小、质量轻、易携带,结合了多种教学工具的功能,提高了使用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工具的采购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后第一伸缩棍伸缩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后第二伸缩棍伸缩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为圆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为角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8,本实施例多功能教鞭,包括第一伸缩棍1、第二伸缩棍2和转动座3,第一伸缩棍1由第一棍体11和第二棍体12相互套接而成,第二伸缩棍2由第三棍体21和第四棍体22相互套接而成。第四棍体22呈锥形,使得展开后依然符合传统教鞭的形状,方便指示。
第一棍体1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滑槽15,第二棍体1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滑条16,第一滑槽15和第一滑条16之间相配合,所述第四棍体22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滑槽24,第三棍体21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滑条25,第二滑槽24和第二滑条25之间相配合,从而实现第一棍体11和第四棍22体分别在第二棍体12和第三棍体21内的自由顺滑抽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27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电器的撞针联锁机构
- 下一篇:金属立体内画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