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的洞体封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8805.7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9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杜帅群;周威;卢昆华;李晓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2 | 分类号: | E02B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4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封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的洞体封堵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封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导流洞施工支洞或者某些交通洞、尾水洞,通常因为施工程序和进度安排,需要在洪水期满足洞室内干地施工的要求,进行临时封堵,或者为了满足与其联通的洞室过流运行条件,避免水流在洞室间窜流或者溢向工作面而进行临时封堵。一般封堵设计为先凿毛封堵段混凝土、钻孔埋设堵头插筋、立模进行混凝土堵头回填施工,同时预埋回填灌浆管,进行养护并采取温控措施,待混凝土达到龄期和强度要求后进行回填、固结灌浆,待临时混凝土堵头完成使命后,进行钻孔装药爆破,拆除堵头,爆破渣料运至渣场堆存。
由此可见,以往这种临时封堵均采用混凝土堵头,封堵和拆封施工时段长,工艺流程复杂,技术水平要求高,工程量较大,拆封爆破影响相邻建筑物结构安全,堵头安全性受围岩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水平限制较大,同时也增加了工程投资和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的洞体封堵结构,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简化洞室临时封堵设计和施工,节省工程投资、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程时间,提高工程安全保证率,实现工程材料的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简易的洞体封堵结构,它包括设置在需封堵洞段的门槽以及安装在门槽中的挡水闸门,所述的门槽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垂直分布的导轨,挡水闸门的两侧设置有与导轨套接的导轮,导轨的上端设置有插入式限位块。
所述的门槽的宽度不超过需封堵洞段的宽度。
所述的导轨竖直分布在门槽内侧。
所述的导轨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插入式限位块的安装槽。
所述的挡水闸门上端设置有吊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导轨导轮的方式在门槽中安装闸门,替代原有的混凝土堵头的设计方案,提高了封堵拆装施工的机动性,减少了封堵施工的工期和投资,简化了洞室临时封堵设计和施工,缩短了工程时间,提高了工程安全保证率,实现了工程材料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结构示意图。
其中,1-需封堵洞段,2-门槽,3-挡水闸门,4-导轨,5-导轮,6-插入式限位块,7-安装槽,8-吊耳,9-混凝土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一种简易的洞体封堵结构,它包括设置在需封堵洞段1的门槽2以及安装在门槽2中的挡水闸门3,所述的门槽2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垂直分布的导轨4,挡水闸门3的两侧设置有与导轨4套接的导轮5,导轨4的上端设置有插入式限位块6,在装上挡水闸门3后,对挡水闸门3进行限位。
所述的门槽2的宽度不超过需封堵洞段1的宽度。
所述的导轨4竖直分布在门槽2内侧。
所述的导轨4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插入式限位块6的安装槽7。
所述的挡水闸门3上端设置有吊耳8,便于拆卸起吊。
通过在需封堵洞段1的门槽2中设置一简易的挡水闸门3,满足临时挡水要求,待完成挡水任务后,可对挡水闸门3进行拆卸回收,挡水闸门3为标准件,可以提前进行制作和采购,安装拆卸时段最长一周左右。如图3,混凝土堵头9施工需要两个月左右,而挡水闸门3结构较短,约50cm,较10m~15m长的混凝土堵头结构,体形精简,其运行性能受围岩、施工技术条件影响较小;挡水闸门安装拆卸工序简单,无需较多机械设备投入,对周边建筑物影响较小。
实施时,在封堵洞段1预先进行槽挖,然后预埋固定门槽2,然后将挡水闸门3通过导轨导轮的方式安装在门槽2中,挡水闸门3运行挡水,挡水完成任务后,门槽2和挡水闸门3均可进行拆卸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88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