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式防盗拉链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8474.7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8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原晓孟;徐国政;胡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A45C13/24 | 分类号: | A45C13/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防盗 拉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包,特别是一种电子式防盗拉链包。
背景技术
盗窃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而在盗窃案中以偷包的数量最多,因此针对此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盗措施来避免被偷窃。现有的针对包的防盗技术大多数采用机械式防盗拉链,机械式防盗拉链大多采用物理器件的直接接触,当防盗器件分离时给予提醒;还有一种是在防盗物体上悬挂防盗报警器件,悬挂式防盗器件需绑定到物体上,以起到防盗作用,例如光敏报警器。
这些防盗装置虽然具有报警防盗的优点,但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
其一,机械式防盗拉链是物理器件的直接接触或分离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例如压力式装置,当小偷盗窃时,用手压着压力装置,就很难会报警,而且物理式器件的使用寿命也较短;
其二,光敏报警器是通过感受光源等敏感源来起来提醒作用,但在背包或箱子中,有多个物品时,我们需要购买多个防盗器件,且在无光源等敏感源时,报警装置也较难起到报警作用。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已成为现有防盗包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电子式防盗拉链包,它可以更及时、高效、灵敏的报警防止被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式防盗拉链包,包的拉链上设有拉锁,还包括磁石、霍尔传感器、单片机控制板,磁石安装在拉锁上,霍尔传感器、单片机控制板均安装在包的拉链的闭合端,霍尔传感器与单片机控制板形成闭合回路,单片机控制板上设有单片机、电源和蜂鸣器,其中电源用于供电,单片机和蜂鸣器相互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式防盗拉链包的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霍尔传感器采用HAL248全极微型霍尔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式防盗拉链包的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霍尔传感器用铆钉固定安装在拉链的闭合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式防盗拉链包的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霍尔传感器直径为1.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式防盗拉链包的进一步优化的方案,霍尔传感器与单片机的IO口是以可拆卸的连接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式防盗拉链包的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还包括面条线,面条线固定放置于整个包体内,包体的每一面内侧都固定放置一条面条线,面条线与面条线之间用连接器连接,面条线的终端与单片机的IO口连接,另一端接高电平形成闭合回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式防盗拉链包的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面条线排布在包体内侧呈螺旋状的布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式防盗拉链包的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面条线与单片机的IO口是以可拆卸的连接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式防盗拉链包的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电源为5V可充电锂电池。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采用灵敏的霍尔传感器,提高了系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使得成本降低。
第二,电子装置整体由可充电锂电池供电,提高了系统的可重复使用率,单片机设置为周期唤醒-休眠状态,能够及时报警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时间和效率,且装置全部设计为可拆卸部位,提高了系统的移植性,在清洗包体的时候,更加安全。
第三,采用在整个包体内层覆盖呈螺旋状的面条线可以更全面的防止被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包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拉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包体面条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包体,2-拉链,3-拉锁,4-磁石,5-霍尔传感器,6-单片机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包体1、拉链2及拉锁3,拉锁3设置在拉链2上,还包括磁石4、霍尔传感器5、单片机控制板6、电源和蜂鸣器,磁石4安装在拉锁3上,霍尔传感器5、单片机控制板6均安装在包的拉链2的闭合端,霍尔传感器5与单片机控制板6形成闭合回路,单片机控制板6上设有单片机、电源和蜂鸣器,其中电源用于供电,单片机和蜂鸣器相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8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时钟内的咕咕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处理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