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筒形有翅害虫捕集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37669.X | 申请日: | 2013-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1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黄洪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寿禄养蜂股份合作社 |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M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12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形有翅 害虫 捕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圆筒形有翅害虫捕集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害虫一直以来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困扰和损失,为了消灭害虫人们已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长期以来,人们都在追求环保、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灭虫工具、方法。对于虫害的防控主要手段是化学农药,但农药给人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显著。因此,利用害虫性信息素及寄主植物挥发物作为引诱剂,将害虫集中后进行物理杀灭的方法逐渐为人们所采用。在现有技术中有很多诱捕器采用粘虫板、粘虫胶等作为杀灭害虫的手段,但是费事费力,且容易受环境、使用场合的限制;也有采用电击灭虫,但电击灭虫功效较低,而且如有少量被电击致死的害虫,常常会将害虫尸体暴露在外,腐烂后散发病菌和病毒并传播,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对人体带来隐性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筒形有翅害虫捕集器,该捕集器能方便地让有翅害虫被饵料诱入到一相对封闭的圆筒内,它能有效控制被捕抓后有翅害虫腐烂而产生二次污染对人类带来危害,达到杀灭有翅害虫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筒形有翅害虫捕集器,包括圆筒体,所述圆筒体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制品,在圆筒体的下端边沿上设有支撑脚,在圆筒体的上端设有圆筒盖板,在圆筒体内设有锥形有翅害虫通道,其有翅害虫通道的大口与圆筒体的下端开口重合;所述支撑脚的下端设有凸缘,在凸缘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圆筒盖板上设有若干直径不大于mm的小孔。
优选的,所述圆筒体的下端口中部还设有诱饵挂钩。
进一步,所述有翅害虫通道由金属丝网制成,其高度不大于圆筒体高度的三分之二。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捕集器能方便地让有翅害虫被饵料诱入到一相对封闭的圆筒内,它能有效控制被捕抓后有翅害虫腐烂而产生二次污染对人类带来危害,达到杀灭有翅害虫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捕集器可根据需要,即可单独使用,又可两个下端对接起来使用非常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诱捕效率高,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环境下的有翅害虫捕集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号:1、圆筒体;2、支撑脚;3、圆筒盖板;4、诱饵挂钩;11、锥形有翅害虫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圆筒形有翅害虫捕集器,包括圆筒体1,所述圆筒体1为半透明的塑料制品,在圆筒体1的下端边沿上设有支撑脚2,在圆筒体1的上端设有圆筒盖板3,在圆筒体1内设有锥形有翅害虫通道11,其有翅害虫通道11的大口与圆筒体1的下端开口重合;所述支撑脚2的下端设有凸缘,在凸缘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圆筒盖板3上设有若干直径为1mm的小孔。所述圆筒体1的下端口中部还设有诱饵挂钩4。所述有翅害虫通道11由金属丝网制成,其高度为圆筒体1高度的三分之二。
使用时,将诱饵挂钩4挂上诱饵,再将捕集器摆放在田间即可,圆筒体1内被捕抓的有翅害虫过多时注意及时清理;也可将两个捕集器通过支撑脚2凸缘上的连接孔对接起来使用,这样捕集器的诱捕效果会更好。当然,本捕集器即可摆放在田间,又可通过细绳挂在树梢,具体在此就不赘述。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寿禄养蜂股份合作社,未经重庆寿禄养蜂股份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76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击自动灭蟑器
- 下一篇:一种快速收放捕虾笼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