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服务器用远程管理接口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6319.1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4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周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英贝特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李济群 |
地址: | 30014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务 器用 远程管理 接口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服务器主板的智能远程管理接口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刀片服务器领域,尤其是军用小型加固式刀片服务器中。
背景技术
IPMI(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智能平台管理接口)是管理基于Intel架构的企业系统中所使用的外围设备采用的一种工业标准,该标准由英特尔、惠普、NEC、美国戴尔电脑和SuperMicro等公司制定。用户可以利用IPMI监视服务器的物理健康特征,如温度、电压、风扇工作状态和电源状态等。
自1998年,IPMI论坛创建了IPMI标准以来,其已经得到了170多家供应商的支持,这使得其逐渐成为了一个完整地包括服务器和其他系统(如存储设备、网络和通信设备)的硬件管理规范,目前该标准最新版本为IPMI V2.0,该版本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少的改进,包括可以通过串口、Modem以及LAN等远程环境管理服务器系统(包括远程开关机),以及在安全、VLAN和刀片支持等方面的提高。
IPMI的核心是一个专用芯片控制器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其并不依赖于服务器的处理器、BIOS或操作系统来工作,是一个单独在系统内运行的无代理管理子系统,只要有BMC与IPMI固件,其便可开始工作,而BMC通常是一个安装在服务器主板上的独立的板卡。IPMI良好的自治特性克服了以往基于操作系统的管理方式所受的限制,例如,在操作系统不响应或未加载的情况下,其仍然可以进行开关机、信息提取等操作。
IPMI的典型工作模式是:BMC位于系统总线与平台管理硬件之间,提供与系统总线接口以及平台管理硬件的接口(参见图1)。IPMI通过IPMB(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Bus,智能平台管理总线)支持平台管理的扩展,可以实现BMC和SMC(System Management Controller,系统管理控制器)的通讯。IPMB是基于I2C(集成电路间互连总线)的串行总线,最高速率可达400kbps。
当SMC与BMC之间通过IPMB采用总线型拓扑连接方式时,由于IPMB物理层是I2C总线,I2C总线的驱动能力有限,如I2C总线一般要求总线上的负载电容不超过400pF,因此,使系统支持的BMC节点数量有限。由于IPMB的带宽为100kbps或者400kbps,一般为100kbps,多个BMC节点共享100kbps的带宽,使接口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较低。同时,由于IPMB基于I2C总线,I2C总线基于TTL/CMOS电平,使接口系统的管理信息传输,尤其是时钟信号容易受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个服务器用远程管理接口系统。该接口系统利用基于差分传输方式的总线以总线型连接方式连接,以克服现有技术方案设计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个服务器用远程管理接口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有BMC的业务板和至少一个SMC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有BMC的业务板和SMC单板分别与基于差分传输方式的总线以总线型连接方式连接;所述SMC单板为对各个BMC节点进行管理的单板;所述BMC和SMC单板中还分别设置有RS-485帧封装模块和RS-485帧解析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接口系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基于差分传输方式的总线,充分利用了该(实施例为RS-485)总线的优点,如抗干扰能力强,能够以总线式拓扑结构的方式组成通信网络,能够挂接多个节点,传输带宽高等,增强了管理信息的传输可靠性,简化了本实用新型接口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SMC和BMC的总线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服务器用远程管理接口系统一种实施例的SMC单板和BMC业务板的总线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英贝特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英贝特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63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