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合成硅油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6163.7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7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永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硅油 设备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处理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硅油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习惯称三废)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通常需要进行处理,并且随着有毒有害成份的不同,所使用的处理装置也不同。
合成硅油设备的排出的废气中,经过废气处理设备处理后还有一定的三甲胺和少量的氨气等排出,经过缓冲罐缓冲还是不能解决废气排出的缺点,三甲胺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鱼腥恶臭,这样的废气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危害健康,目前国内还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对三甲胺和氨气等废气进行有效回收、结构简单的合成硅油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合成硅油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装有自来水的第一处理池以及第二处理池,合成硅油设备的排烟口管路与所述第一处理池的池底侧部连接,所述第一处理池为一密闭容器,所述第一处理池及第二处理池的自来水液面以下互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处理池的自来水液面以上设有密闭连通至第二处理池自来水液面以下的通气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处理池还连接有自来水输入管道。通过自来水输入管道流入的自来水,由流动的水充分搅拌与循环处理池,增强处理效果,实现平稳运行和回收。
具体的,所述自来水输入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一处理池的顶端。自来水输入管道从第一处理池顶端流入水源,可以增强冷凝效果,利于废气处理。
具体的,所述第二处理池设有排水口以及隔板,所述排水口设置在第二处理池与第一处理池连通入口相对的一侧。通过隔板减缓流速和延长水利停留时间,从而节水节能。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合成硅油设备的产生的三甲胺和氨气等废气依次溶于第一处理池和第二处理池的自来水中,从而将废气理想地处理;上述处理后未被冷凝的废气通过通气管道密封连通至第二处理池处理,通过通气管道的回流进行冷凝,如此经过循环,废气中的三甲胺和氨气全部得到冷凝回收溶于水中,降低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合成硅油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装有自来水的的第一处理池1以及第二处理池2,合成硅油设备的排烟口管路3与所述第一处理池1的池底侧部连接,所述第一处理池1为一密闭容器,所述第一处理池1及第二处理池2的自来水液面以下互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处理池1的自来水液面以上设有密闭连通至第二处理池自来水液面以下的通气管道4。
所述第一处理池还连接有自来水输入管道5,所述自来水输入管道5连接在所述第一处理池1的顶端。
具体的,所述第二处理池2设有排水口6以及隔板7,所述排水口6设置在第二处理池2与第一处理池1连通入口相对的一侧。通过隔板减缓流速和延长水利停留时间,从而节水节能。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永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永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6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