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粪污水厌氧处理的前端脱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5576.3 | 申请日: | 2013-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5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毛祥;汪俊文;黄义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宏士达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水 处理 前端 脱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粪污水厌氧处理的前端脱氧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粪污水的生化处理,已有的方案主要是厌氧加好氧两级生物处理,通常情况下冲厕废水的D0(溶解氧)在7mg/L左右,远大于厌氧要求的0.5mg/L的要求,所以在设备设计的时候通常需要延长厌氧阶段的处理时间或者加大厌氧装置的体积,以此达到厌氧处理的效果。
通常污水处理设施中在厌氧处理的前端都会形成一段兼性区,主要是兼性菌的一个消耗氧的作用,因为污水处理厂厌氧处理池较大,所以后端的厌氧过程也会顺利进行。不同于污水处理厂,一般生态厕所都会有空间限制,所以在较小空间较好的完成脱氧依然是一个难题,国内专门针对生态厕所粪污水处理的研究较少,针对粪污水提出的技术方案也较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粪污水厌氧处理的前端脱氧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粪污水厌氧处理的前端脱氧装置,包括粪污水暂蓄池、计量泵、脱氧机、泵、厌氧池;粪污水暂蓄池通过计量泵与脱氧机连接;脱氧机通过泵与厌氧池连接。
作为优选,脱氧机包括罐体、加热保温装置、搅拌器和出水口;加热保温装置使得脱氧机内部温度维持在28~33摄氏度;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80~120转/分;罐体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高于罐体底端一段设定的距离,以使罐体内始终保存兼性菌原液。
作为优选,脱氧机内保存有脱氧兼性菌。
作为优选,脱氧兼性菌为酿酒酵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主要利用兼性厌氧菌的特性,即在氧含量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增值而厌氧环境下也进行厌氧代谢,并不会因为氧含量的多少造成自身活性和数量的明显降低。本装置可以在较小空间内完成定量粪污水脱氧处理,且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粪污水厌氧处理的前端脱氧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种用于粪污水厌氧处理的前端脱氧装置。其工作流程如下:
粪污水首先流入粪污水暂蓄池,随后粪污水由计量泵定量泵入脱氧机,当脱氧机内存水到达一定液位后,再将脱氧后的污水泵入到厌氧池内进行厌氧处理。
设置粪污水暂蓄池的目的是用于过多粪污水暂时存蓄,避免厕所集中冲水导致短时间内粪污水过多。
计量泵将粪污水按定量泵入到脱氧机内。
脱氧机为一个带搅拌和加热保温的装置,一般温度维持在30摄氏度左右,搅拌速度为100转每分钟,其中出水口均距脱氧机底端一段距离以使脱氧机内始终保存兼性菌原液。运行时,粪污水定量流入,当污水量到达上夜位时,计量泵停止泵水,出水水泵延迟10分钟打开,一次性将内部污水泵出直至出水口液位,次段采用时间控制,一般2分钟即可完成泵水。
泵出的水进入厌氧池做厌氧处理。
一般情况下脱氧机以及厌氧池都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负荷设定的,但同时都需要考虑到突发的高负荷冲击情况,以保证出水水质。
针对粪污水处理的特点,并非所有兼性菌剂都适合作为脱氧菌剂,部分菌种会对后续的生化处理造成负面影响,经实验本实施例采用酿酒酵母作为脱氧兼性菌使用,酿酒酵母具有适应能力强,增殖速率快的特点,对后续生化处理无拮抗作用。
以下为两个处理量分别为1吨和200L粪污水的具体设计方案:
(1)一个日处理1吨粪污水的大型厕所脱氧处理方案
本方案中粪污水蓄池设计大小200L,脱氧机最大连续进水流量为4L每分钟,脱氧机体积为50L,菌种存液量为10L。此方案下,脱氧机出水D0值保持在0.15mg/L左右,满足厌氧处理要求。
(2)一个日处理200L粪污水单坑位厕所脱氧处理方案
本方案中粪污水蓄池设计大小30L,脱氧机最大连续进水流量为1L每分钟,脱氧机体积为10L,菌种存液量为3L。此方案下,脱氧机出水D0值保持在0.15mg/L左右,满足厌氧处理要求。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宏士达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宏士达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55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