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液体坐垫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35400.8 | 申请日: | 2013-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6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林杨明;郭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杨明;郭明松 |
| 主分类号: | B62J1/20 | 分类号: | B62J1/20;B62J1/26;B62J1/18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戚欢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液体 坐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对应结合于机车或脚踏车椅垫上的液体椅垫,尤其是指一种吸震舒适性、按摩、广泛对应及低成本的车辆液体坐垫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骑乘的交通工具,从发展初期到现在,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从早期改善外观及性能外,现在更进一步针对舒适性进行发展,如避震缓冲效果、坐垫外型设计等等。
当中,上述的避震缓冲效果及坐垫外型设计,在顾虑到制作成本的前提下,一般原厂规格皆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尤其当行驶的路面不平整时,长时间的骑乘对使用者的身体会造成极大的负担,更可能造成腰、背、臀部的伤害。
以坐垫为例,通常就是用泡棉作为缓冲材质,在配合坐垫外部的外皮造型,制作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而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泡棉的密度弹性、外皮造型的设计,都是影响舒适度的关键。
虽然可透过坊间自行修改坐垫,如加厚、更换泡棉或改变造型,但对使用者都是一笔额外的花费,且这笔花费又会跟坐垫的规格有关,此外质量也无法控制,上述诸多问题点,皆是每一个使用者都会遇到的问题。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新型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于垫体内的容置空间填充适量的液体,并透过固定件的结合固定于车辆椅垫上,让使用者乘坐于垫体上时,透过液体流动的特性,分散缓冲压力,并透过弹性材质的固定件,可广泛对应于当前市面上所有的车辆椅垫上,藉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原厂车辆椅垫所存在的不舒适及价格成本高昂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吸震舒适性、按摩、广泛对应及低成本的实用进步性。
一种车辆液体坐垫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包含
一垫体,该垫体内界定有至少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收容有适量的液体;及
至少一设于该垫体外部壁面并供结合于车辆椅垫上的固定件。
其中所述的液体为水。
其中该车辆为机车或脚踏车其中之一者。
其中该垫体为外挂式或内嵌式其中之一方式结合于机车或脚踏车的椅垫上。
其中该外挂式垫体的固定件为弹性固定绳体、弹性固定束片体或止滑件其中之一者。
其中该固定件为弹性固定绳体的数量为至少二个。
其中该固定件为弹性固定束片体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其中该内嵌式垫体的固定件为一魔鬼毡。
其中该机车或脚踏车的椅垫上形成形状及数量相对应于该垫体的收容部,该收容部藉由该固定件的固定使垫体稳固与收容部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为达上述之目的,本新型的结构主要包含一垫体及至少一固定件,垫体于内部界定有至少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收容有适量的液体,而固定件则设于垫体外部壁面,该垫体透过固定件的固定,稳固结合于车辆椅垫上。
藉由上述的结构,欲将垫体安装于车辆椅垫上时,透过固定件加以固定于车辆椅垫上,即完成使用前的设置,当使用者坐于垫体上时,因内部的液体并非完全饱满填充,故透过液体的流动特性,可充分分散使用者的重量,藉此让使用上极具有舒适性,而透过固定件的变化,能广泛对应于各种不同规格的车辆椅垫上,此种液体坐垫,其结构十分简易,故有着低成本的优点,藉此达到本新型的优点进步性。
所以,本新型的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吸震舒适性、按摩、广泛对应及低成本的车辆液体坐垫的结 构的新型专利者。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液体散压示意图。
图5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合于机车椅垫示意图。
图6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合于脚踏车椅垫示意图。
图7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固定件态样的立体图。
图8为本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为本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为本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11为本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合于机车椅垫示意图。
图12为本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合于脚踏车椅垫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杨明;郭明松,未经林杨明;郭明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54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手机壳
- 下一篇:一种测井电缆旁路短接用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