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伸式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4962.0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7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春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23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腰椎 后路 融合 固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用内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拉伸式腰椎后路非融合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拉伸式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是应用于脊柱外科的慢性腰腿痛、脊髓神经压迫、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后的动态辅助固定稳定系统。当脊柱病变节段在非融合固定或椎管减压术后,本系统能使脊柱运动的单位在维持一定的稳定性的前提下保留一定的活动性,并使内固定器对被固定节段的生理活动功能不产生较大限制。让术后的脊柱运动单位在稳定与灵活活动的矛盾要求中获得新的动态平衡,更好的解决了脊柱运动与稳定的对立与统一之间的矛盾关系。
脊柱后路非融合内固定系统的重要生理功能是使狭窄的椎管空间得以扩大,使受压的神经组织得到减压松解,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该系统是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动态稳定系统,它是通过分担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所承担的部分载荷来完成以上功能的。该稳定固定系统能有效的对抗被固定脊柱运动单位间的轴向载荷,并使椎间隙高度增大,继而使神经组织所在的空间容积增大,使行于其内受压的神经组织的压迫解除,脊髓神经根得到松解。但是,脊柱运动单位间载荷被分担的越多,运动单位活动度受限制越明显。一旦运动单位间因内固定器固定过度而产生融合固定,则其运动功能就完全丧失。同时,一旦被固定节段间产生了骨性融合,则固定器就失去了作用。采用非融合内固定器固定使运动节段间仅能起到撑开减压作用,而要使运动单位间不发生骨性融合,则属于非融合的弹性固定.它是使运动单位间存在一定的灵活运动功能的相对固定,能在非融合固定器不受损伤的情况下,能永久行使其弹性固定功能。人体脊柱的功能单位主要由相邻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及韧带组织构成。由于运动单位间靠特殊结构连接而成。在矢状面上有伸展屈曲,冠状面上存在侧向伸屈功能,围绕脊柱纵轴存在旋转活动功能。脊柱活动属于多轴的复杂活动。在不同平面围绕不同的轴线同时产生屈曲压缩、伸展牵拉和旋转运动。上述运动方式可发生在单轴,也可两轴联动或多轴联动。多轴运动时的状态属于在稳定中存在运动,在运动中保持稳定。使脊柱生理功能在稳定基础上存在一定的运动灵活性,在灵活的运动中保持相对稳定。脊柱自身稳定装置有两个方面:(1)、静力稳定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韧带组成,是运动单位间最基本的稳定结构;(2)、动力稳定系统,由运动单位周围的肌肉组织产生的,相互拮抗的收缩力,通过相连的肌腱组织协同作用维持运动运动单位间稳定。动力稳定系统则起到最关键的稳定作用。该稳定系统平衡被打破时,问题首先出现在动力稳定系统内。一旦动力稳定作用下降,则必然诱发静力稳定系统病变,破坏其平衡稳定功能。也有部分首先出现静力系统损伤,再导致动力系统功能受损的。但这种损伤多属意外伤害,脊柱损伤,平衡被瞬间打破。脊柱灵活性是在脊柱静力稳定系统生理活动范围内,并在动力稳定系统平衡调节作用下产生的运动范围可变性所能改变的程度,这种改变程度越大则灵活性越大,改变程度越小则运动越呆板。只有稳定性而没有灵活性或只有灵活性而没有稳定性都不能充分体现脊柱的运动单位的生理功能。如果一味的强调稳定,则使某一运动单位的活动灵活性受限,这就必须由其他运动单位产生代偿效应,并使代偿阶段运动灵活性超出常规限度,代偿阶段的稳定性必然下降,产生因过度活动导致的代偿性骨质增生改变,使神经组织受压迫和牵拉,导致新的临床不稳定症状发生。
骨科工作者在治疗相关脊柱不稳疾患时,力求在稳定的基础上寻求最大限度的灵活。绝对的稳定就目前来说的确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椎间撑开内固定植骨融合,可使运动单位稳定性增加、椎间隙增大、神经压迫得到一定的缓解。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椎间融合固定后,融合阶段增生的骨赘有减小趋势,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骨赘的产生,与局部肌腱韧带牵拉应力作用有关,一旦这种牵拉作用消失,则骨赘赖以产生和发展诱发因素消失,骨赘增生不但不加剧,反而逐渐萎缩甚至消失。绝对的融合固定,其危害是它牺牲了该运动单位的运动功能,完全限制了该阶段的运动灵活性。而伴随该运动节段固定时间的延长,其上下相邻运动单位便产生为之代偿的活动功能,灵活性由相邻阶段运动单位额外负担。它们的灵活性增大,必然打破其原有的稳定与灵活间平衡。椎间不稳便诱发新的临床症状的产生:脊柱运动单位稳定性下降,首先受累的是椎间盘结构,其次关节突关节结构。如灵活性超过原有的,会加快运动单位的退变速度。局部异常的应力刺激可诱发局部骨质增生,导致骨赘形成。静力稳定结构中韧带结构的变性、松弛和损伤,相关肌肉组织慢性损伤劳损,相互拮抗协调作用下降,协调平衡能力下降,骨赘形成,继发椎管狭窄。
现有后路脊椎动力稳定系统主要有两大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春,未经杨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49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眼科裂隙灯检查台的手臂支撑器
- 下一篇:子宫操作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