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跨铁路线的防电棚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3586.3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8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冯笳时;刘宝生;刘烨;韩香宏;齐春生;杨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F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琪琛 |
地址: | 30030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线 防电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电棚,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跨铁路线的防电棚。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公路与铁路线路交叉施工时,如何避免交叉影响是重中之重。铁路上方都会有高压电线,当导电物体接近高压电线时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而公路施工过程中难免会有杂物坠落,对铁路上方的高压电线和列车的正常运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公路桥梁跨铁路施工中,防止坠物损坏高压线或影响铁路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跨铁路线的防电棚,对连续梁跨铁路区域上方进行封闭防护,防止梁现浇施工时坠物、落人危及接触网和行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跨铁路线的防电棚,包括多个等间距布置在铁路轨道两侧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每个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顶部设置有管柱,铁路轨道同侧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柱间设置有剪力撑,所述管柱顶部沿线路方向焊接有纵梁,所述纵梁顶部垂直于线路方向焊接有位于两个所述管柱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顶部铺设绝缘防电隔离层,所述绝缘防电隔离层由下至上依次由方木、竹胶板、绝缘板、油毛毡防水层构成。
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顶面标高与铁路路肩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用于公路桥梁跨铁路线路的交叉部位,在具备防砸的基础上增加了防电功能,隔绝了铁路上方的高压电线对周围事物的影响。一方面保证了跨铁路线桥梁正常施工的安全,有效的隔绝了高压电线对上方公路构筑物的影响,另一方面保证了铁路线的正常通行,防止了坠物对高压电线的破坏,确保了铁路每日正常通车,克服了交叉影响,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正常施工和交通秩序,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电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电棚的端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电棚的基础平面布置图。
图中:1,钢筋混凝土基础;2,管柱;3,剪力撑;4,纵梁;5,横梁;6,方木;
7,竹胶板;8,绝缘板;9,油毛毡防水层;10,铁路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效果,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跨铁路线的防电棚,防电棚沿铁路方向布置,主体结构采用型钢焊接拼装而成,主体结构上部铺设绝缘防电隔离层。
根据现场情况,防电棚防护长度为36m、宽度为10m、高度为10m。结合图4所示,防电棚设14个钢筋混凝土基础1,在铁路轨道10两侧分别设置有7个,每一侧的钢筋混凝土基础1等间距布置。钢筋混凝土基础1结构尺寸根据设计标高分别设置1.0×1.0×1.0m,采用C30钢筋砼,其顶面标高与铁路路肩齐平。每个钢筋混凝土基础1预埋4个Φ30的锚栓用于连接管柱2。
每个钢筋混凝土基础1顶部通过锚栓设置有一根φ270mm的钢制管柱2。铁路轨道同侧沿线路方向的相邻两个管柱2间设置有[100槽钢制成的剪力撑,以加强稳定性。
铁路轨道同侧的管柱2顶部共同焊接有一根纵梁4,也就是说,防电棚的主体结构沿线路方向设置有两根纵梁4。纵梁4顶部焊接有7根横梁5,每根横梁5分别对应于并排的两根管柱2之间的位置,即垂直于线路方向。纵梁4和横梁5构成闭合框架结构,其上部铺设绝缘防电隔离层。
如图2所示,绝缘防电隔离层由下至上依次由方木6、竹胶板7、绝缘板8、油毛毡防水层9构成。绝缘防电隔离层可以有效的控制高压电线对其附近人和事物的影响。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 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35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置加热水壶饮水机的取放机构
- 下一篇:防止饮水机反复烧水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