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氢镍蓄电池漏率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33225.9 | 申请日: | 2013-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1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 发明(设计)人: | 罗云飞;辛宇光;赵宏伟;郭忠伟;王庆军;李惠芬;许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3/20 | 分类号: | G01M3/2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 地址: | 300384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蓄电池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氢镍蓄电池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氢镍蓄电池漏率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氢镍蓄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寿命长、耐过充过放电等优点。由于高压氢镍电池内部工作介质为氢气,工作时内部压力最高可达50个大气压,兼作电池壳体的压力容器的密封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和寿命。因此为防止电池工作时由于泄漏导致电池无法正常工作,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在电池交付使用前,均需对压力容器及电池整体的密封性能进行定量测试,以电池漏率优于1.0E-7Pa·m3/s为标准,筛选区分出漏率合格的电池和漏率不合格的电池。
目前,高压氢镍蓄电池压力容器的密封性能采用氦质谱进行电池漏率测试,即电池封口前通过注液管向电池内部充入氦气,通过使用氦质谱检漏仪,以氦气作为示踪气体,对电池的密封性能进行氦质谱测试。该方法测试精度较高,但是由于测试是在电池封口前进行的,电池封口后、内部介质为氢气的真实工作条件下的电池漏率无法得到检测;并且氦质谱电池漏率检测时采用的示踪气体为氦气,而电池内部工作气体介质为氢气,两种气体的差异也使得之前的氦质谱测试方法无法真实有效的定量检测电池真实工作条件下的整体密封性能,最终影响电池真实工作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压氢镍电池封口后真实工作条件下电池漏率能够得到检测,并且不影响电池真实工作条件下的电池整体密封性能的测试,确保电池真实工作条件下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高压氢镍蓄电池漏率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高压氢镍蓄电池漏率测试装置,包括密封放置高压氢镍蓄电池的检测室,所述检测室外部有经管路密封通入检测室的显示标称漏率通道、测试通道和放气通道,其特点是:所述显示标称漏率通道包括一端通过管路密封通入到检测室中的第四隔断阀和连接到第四隔断阀另一端的标准氢漏孔;所述放气通道包括经管路密封通入到检测室中的放气阀;所述测试通道包括第一隔断阀、第二隔断阀和第三隔断阀一端并联后经管路密封通入到检测室中;第一隔断阀另一端经管路连接到第二机械泵;第二隔断阀另一端由管路经分子泵连接到第一机械泵;第三隔断阀另一端经管路连接到低温泵。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分子泵与第一机械泵之间经三通连接有一个电阻规。
所述第三隔断阀两端经管路并联有一个限流阀;第三隔断阀和低温泵之间的管路上经三通连接有一个复合真空计,所述复合真空计下面和低温泵之间的管路上经三通连接有一个四极质谱计。
所述密封放置高压氢镍蓄电池的检测室由不锈钢检测室门与不锈钢检测室密封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密封置于检测室中的被测高压氢镍蓄电池内部的氢气作为示踪气体,采用四极质谱计的分压力测量和高分辨率功能进行检测室中的氢工质漏率测试,测量和记录了氢离子流信号的强度I,通过标准氢漏孔显示标称漏率Qsp和四极质谱计测量到的氢离子流强度Isp,以I0作为标准的氢离子流信号的强度,通过Q=Qsp×(I-I0)/(Isp-I0)公式计算,筛选出不合格的电池,确保了高压氢镍蓄电池真实工作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压氢镍蓄电池漏率测试装置示意图。
图中,1-四极质谱计,2-低温泵,3-复合真空计,4-放气阀,5-限流阀,6-第三隔断阀,7-第一隔断阀,8-图拉特真空计,9-检测室,10-第二隔断阀,11-第四隔断阀,12-分子泵,13-标准氢漏孔,14-电阻规,15-第二机械泵,16-第一机械泵,17-管路,18-高压氢镍蓄电池,19-检测室门,20-显示标称漏率通道,21-测试通道,22-放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高压氢镍蓄电池漏率测试装置,包括密封放置高压氢镍蓄电池的检测室,所述检测室外部有经管路密封通入检测室的显示标称漏率通道、测试通道和放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32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LED路灯的散热风扇装置
- 下一篇:切割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