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路操作椎体间轴向磨钻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1246.7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1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维新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谢德珍 |
地址: | 42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路 操作 椎体间 轴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具体为一种用于脊柱外科椎体间融合手术中的后路操作椎体间轴向磨钻。
背景技术
在脊柱外科胸腰椎退变、骨折等疾病常见手术方式中要求进行上下椎体甚至多个相邻椎体进行融合手术操作,常用的方法是椎体间骨块植骨或者是椎体间嵌入融合器方法,都是利用卡压摩擦辅助椎弓根钉加压方式来实现,研究表明轴向融合是最牢固的融合方式,目前经肛门骶前间隙可实现腰5骶1的轴向融合,脊柱腰4、5间隙以上因无法轴向操作而无法实现,手术过程中急需解决用常见的手术入路实现椎体间的轴向钻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后路操作椎体间轴向磨钻,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后路操作椎体间轴向磨钻,包括工作套管、手柄、磨头、弹性软轴、联接杆,所述工作套管管腔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手柄固定连接在工作套管开口端的外壁上,工作套管内套有可转动、并且可沿轴向活动的所述联接杆,联接杆一端用所述弹性软轴连接有所述磨头,联接杆另一端与医用电钻动力连接,工作套管的封闭端外侧壁上沿径向开有一个通入工作套管内腔的通孔。
上述后路操作椎体间轴向磨钻中,优选的,工作套管封闭端外侧壁上的通孔的朝向与手柄的方向相对。
上述后路操作椎体间轴向磨钻中,优选的,所述手柄为扁平的长条形状。
上述后路操作椎体间轴向磨钻中,优选的,所述联接杆及工作套管外壁上均设有刻度线。
上述后路操作椎体间轴向磨钻中,优选的,所述磨头为球形,工作套管上的通孔直径与工作套管内径相同且比磨头直径略大。
上述后路操作椎体间轴向磨钻中,优选的,所述弹性软轴采用可产生弹性弯曲的钢丝,长度较短又不会反折。
上述后路操作椎体间轴向磨钻中,优选的,各部件尺寸为:
工作套管:外径10mm,内径8mm,长度200mm;
联接杆:直径7.5mm,长度200mm;
软轴钢丝:直径1.5mm,长度15mm;
磨头:直径7.5mm;
手柄:长120mm,宽14mm,厚3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手术中能够有效地实现轴向钻孔,为能后路操作所有的椎体间实现轴向融合提供可能,垫定基础,又不增加手术损伤,做到尽可能的手术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工作套管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左视图。
图中:1、工作套管;2、联接杆;3、球形磨头;4、钢丝软轴;5、手柄;11、刻度线a;12、通孔;21、连接头;22、刻度线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3的后路操作椎体间轴向磨钻,包括工作套管1、联接杆2、球形磨头3、钢丝软轴4、手柄5,工作套管1管腔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手柄5垂直固定在工作套管1开口端的外壁上,工作套管1内套有可转动、并且可沿轴向活动的联接杆2,联接杆2一端用钢丝软轴4连接有球形磨头3,联接杆2另一端通过连接头21与医用电钻动力连接,工作套管1的封闭端侧面沿径向开有通孔12。
手柄5为扁平的长条形状,参见图2,工作套管1外壁上设有刻度线刻度线a11;参见图1,联接杆2侧壁设有刻度线b22。
参见图2~图3,工作套管1封闭端侧面的通孔12的朝向与手柄5的方向相对,方便通过手柄5来控制钻孔的方向,参见图3,通孔12的大小与工作套管1的内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维新,未经李维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1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皮环切缝合器
- 下一篇:一种立体结构的体内可吸收金属闭合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