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集成谐振电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0613.1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1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敏;张子军;涂代军;王艳红;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27/24;H01F27/30;H05K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谭一兵;蔡晓军 |
地址: | 5233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集成 谐振 电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集成谐振电感器。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不断朝着更小体积、更高集成度和更高效率发展。谐振电感器作为电子设备中的关键元件之一,其体积小、重量轻及效率提升一直是该技术领域人员所追求的方向。谐振电感器为LLC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谐振电感器单独设置,体积大,占空空间大,成本较高,磁体的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集成谐振电感器,把两个单独的谐振电感器集成在一起,体积小、磁体利用率高、成本低。
一种新型集成谐振电感器,包括磁芯、绕组和PCB底板,所述绕组设于所述磁芯内,所述PCB底板设于所述磁芯外;所述磁芯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和第三磁芯,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三磁芯呈E形,所述第二磁芯呈I形,所述第二磁芯设于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三磁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三磁芯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三磁芯均具有一中柱芯与两侧边柱,所述中柱芯呈圆形,所述中柱芯与侧边柱之间开设有容置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柱芯设有气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组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设于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之间位置,所述第二绕组设于所述第三磁芯与第二磁芯之间位置;所述第一绕组包括第一支撑架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第二支撑架及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二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为中空柱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设有第一引出线,所述第二线圈设有第二引出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CB底板上开设有通孔。
上述新型集成谐振电感器,结构设计合理、简单,适合批量生产,将两个单独谐振电感器集成在一起,以达到产品的集成化和小型化。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三磁芯共用第二磁芯,减少了磁芯使用量,降低了制作成本,提高了磁芯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零部件符号标记说明:
第一磁芯10a、第三磁芯10b、中柱芯11、侧边柱12、容置槽13、第二磁芯20、第一绕组30、第一支撑架31、第一线圈32、第一引出线320、第二绕组40、第二支撑架41、第二线圈42、第二引出线420、PCB底板50、通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一种新型集成谐振电感器,包括磁芯、绕组和PCB底板50。绕组设于磁芯内,PCB底板50设于磁芯外。磁芯包括第一磁芯10a、第二磁芯20和第三磁芯10b。一磁芯和第三磁芯10b呈E形,第二磁芯20呈I形,第二磁芯20设于第一磁芯10a和第三磁芯10b之间。第一磁芯10a和第三磁芯10b共用第二磁芯20,并可形成两个磁路。
第一磁芯10a和第三磁芯10b结构相同。第一磁芯10a和第三磁芯10b均具有一中柱芯11与两侧边柱12,中柱芯11与侧边柱12之间开设有容置槽13。中柱芯11呈圆形,中柱芯11上设有气隙。
绕组包括第一绕组30和第二绕组40。第一绕组30和第二绕组40分别组成两个磁路,且两磁路可独立工作。第一绕组30设于第一磁芯10a和第二磁芯20之间位置,第二绕组40设于第三磁芯10b与第二磁芯20之间位置。第一绕组 30包括第一支撑架31及设于第一支撑架31上的第一线圈32。第二绕组40包括第二支撑架41及设于第二支撑架41上的第二线圈42。第一线圈32和第二线圈42的绕制方向及绕制圈数一致。
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41均为中空柱体结构,第一支撑架31套设于第一磁芯10a的中柱芯11上,第二支撑架41套设于第三磁芯10b的中柱芯11上。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41均采用电木粉注塑成型。第一线圈32和第二线圈42均采用多股漆包线进行绕制,多股漆包线具有良好的散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06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伺服电机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复合防弹单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