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网接点温度实时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9787.6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4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韩克存;王兴照;郭志红;吴建;魏炜;李明;曲金海;杨祎;王新浩;巩向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G01K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网 接点 温度 实时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网监测设备,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网接点温度实时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正向着大电网、高可靠性、高自动化水平的方向迅猛发展。对电网运行自动化、智能化的监控水平己成为国内外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随着社会用电量的日益增加,承载着大电量输送任务的高压电气设备如变压器、互感器、高压开关柜、刀闸等的电力负载也在迅速增加。电网中众多高压电气设备本身和设备之间的连接点是电力输送最薄弱环节,这个薄弱环节的实质问题就是连接点发热。随着负荷的增大,导致连接点发热并形成恶性循环:温升、膨胀、收缩、氧化,电阻增大、再度升温,轻则造成耗能、线损的现象,重则酿成事故。因此,电力系统应不惜人力、财力,采取多种措施监测高压联接点的温升。据国家电力安全事故通报统计,我国每年仅发生在电站的电力事故,40%是由高压电气设备过热所致。因此监测高压连接点温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电力系统中的接触点温度实时在线监测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有关部门和国内外技术专家重点关注的技术难题之一,也是制约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瓶颈技术。
目前国内对电气设备高压联接点的温升测量普遍使用的方法为定期用红外测温仪逐点测温。红外测温仪逐点测温的方法又必须避开太阳光的背景干扰,一般需在夜间或阴雨天到现场实测,测量误差较大,且需大量人力物力。而这种方法也只能定期巡测,周期较长,因漏检而发生故障的机率非常大。目前更新换代后的手车开关柜内部的断路器、刀闸和动静触头等设备的位置隐蔽,红外测温仪己无法进行人工巡查测温。而且这种方法也只能定期巡测,周期较长,因漏检发生耗能、线损、甚至发生事故的机率非常大,完全能做到及早发现异常进行预防,减少或杜绝因温度过高造成的耗能、线损、电力事故的发生。
目前还经常采用的电磁感应器进行接点温度监测,在接点温度略有升高时很难发现,此外电磁感应器工作温度范围小,在室外环境温度变化大时灵敏度很低。
因此对电网接点温度实时在线监测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网接点温度实时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网接点温度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信息采集端和集中监测端;所述的温度信息采集端包括电路数据连接的温度信息采集模块、单片机和无线调频发射机,所述的温度信息采集端安装在电网接点处;所述集中监测端包括无线接收器、模数转换器和线路模拟图数字发光面板,所述的线路模拟图数字发光面板内置有微处理器。
上述温度信息采集模块为ADAM-4118坚固型8路热电偶输入模块。
上述微处理器为C8051F021芯片。
上述无线接收器与报警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电网接点温度实时监测,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监测时间短,不会因为漏检而造成耗能、线损、电力事故等情况的发生。
2、温度信息采集模块采用ADAM-4118坚固型8路热电偶输入模块,每个模块具有8个通道,可以同时采集8路温度信号,8个通道可以使温度的控制回路数增多,便于更细致的进行温控,灵敏度高,温度信息采集快,满足实时性要求。
3、报警器发挥报警作用,线路模拟图发光面板上能够对应故障点处发光显示,直观地显示故障点,方便快捷,能实时监测接点的温度,当温度超标时,能及时监测并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避免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电网接点温度实时监测,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支出,有效的避免了温度过高造成的耗能、线损现象,从而达到了节能降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温度信息采集端和集中监测端。
所述的温度信息采集端安装在电网接点处,包括电路数据连接的温度信息采集模块、单片机和无线调频发射机,不同的无线调频发射机具有不同的频率以对应线路上不同的接点,即位置信息,可以准确判断出是哪个线路上的接点出现超温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97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