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淋式循环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9280.0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7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林真源;陈光武;陈智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恒杰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16 | 分类号: | B29C35/1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307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淋 循环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喷淋式循环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管材的冷却方式一般为浸泡式冷却,该方式冷却有许多缺点,特别是对于低产量的设备来说该冷却方式对产品外观会产生不良影响,如麻点、凹凸、不光滑等等,影响了产品最终的成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对管材进行冷却的喷淋式循环冷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淋式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固定管材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环形套管,所述环形套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朝向环形套管的中心,所述环形套管上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外界水源相通,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球形开关。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环形套管可拆的设置在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出水管与环形套管的进水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新型结构的喷淋式循环冷却装置,应用在63mm以上的管材上,环形套管的内表面略大于管材,将浸泡式修改为喷淋式冷却,当管材通过环形套管时,环形套管上的出水孔对套管进行喷水,水通过进水管从外界引入,可以通过一个水泵来实现,进一步,水泵通过球形开关调节,调节整个喷淋式循环冷却装置的进水量,采用这种冷却方式,避免了水直接与产品表面相接触,排除了水质对产品的影响,避免了管材出现麻点、凹凸、不光滑等现象,另外,由于水速可调,可以控制产品的冷却速度,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淋式循环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支架;2-环形套管;3-出水孔;4-进水管;5-球形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喷淋式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固定管材的支架1,支架1上设置有环形套管2,所述环形套管2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3,所述出水孔3朝向环形套管2的中心,所述环形套管2上设置有进水管4,进水管4的另一端与外界水源相通,所述进水管4上设置有球形开关。
新型结构的喷淋式循环冷却装置,应用在63mm以上的管材上,环形套管2的内表面略大于管材,将浸泡式修改为喷淋式冷却,当管材通过环形套管2时,环形套管2上的出水孔3对套管进行喷水,水通过进水管4从外界引入,可以通过一个水泵来实现,进一步,水泵通过球形开关5调节,调节整个喷淋式循环冷却装置的进水量,采用这种冷却方式,避免了水直接与产品表面相接触,排除了水质对产品的影响,避免了管材出现麻点、凹凸、不光滑等现象,另外,由于水速可调,可以控制产品的冷却速度,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套管2可拆的设置在支架1上,可以根据不同大小的管材,选择不同大小的环形套管2,而且可以设置不同大小的出水口,实现了出水速度的不同,进一步的实现管材的多种不同方式的冷却。
上述可拆连接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实现,即在环形套管2的底部设置有延边,延边上设置有固定孔,螺纹穿过固定孔并与支架1配合将环形套管2牢固的固定在支架1上,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可拆连接也可以是卡扣连接等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底部设置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出水管与环形套管2的进水管4相连。
蓄水槽可以将冷却过支架1的水有效的收集,并沉淀降温,通过出水管向外流出,被过滤器过滤后,再通过进水管4对套管进行冷却,对水进行有效收集,防止浪费,出水管的出水口应该设置高于蓄水槽底部,防止了沉淀在蓄水槽底部的污渍流入出水管。当然,可以在蓄水槽的底部设置排污口,对污渍进行有效去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恒杰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恒杰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92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硼硅防爆玻璃罩制造方法
- 下一篇:玻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