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弧光传感器探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28418.5 | 申请日: | 2013-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4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 发明(设计)人: | 黄华林;蒲泽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比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J1/04 | 分类号: | G01J1/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杨宜付;舒启龙 |
| 地址: | 61009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弧光 传感器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感器探头。
背景技术
弧光传感器是一种光感应元件。当电气线路发生接地或相间短路故障时,因有弧光的产生并燃烧,光的强度将突然增加。弧光传感器内电子元件就会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递给弧光保护的辅助单元。弧光保护装置在接受到弧光信号后,经逻辑判别作用于保护装置跳闸。弧光传感器探头安装在开关柜内的特定部位,监视那些脆弱而又重要部件。如开关柜上部母线间隔,开关柜下部CT和PT部件,电缆连接头等。
弧光传感器探头安装在开关柜各间隔室中,可实现对由简单到各种复杂接线中、低压开关柜提供有选择性的监测、保护。弧光传感器探头作为光感应元件,将检测在发生弧光故障时突然增加的光强,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传送给辅助单元。
不同的开关柜内部结构会有差异,各重要部件的安装位置也有不同,在安装弧光传感器探头时,需要安装其他辅助装置,安装、改装工作比较繁琐。弧光传感器一旦掉落,其内部的电子元件很容易被损坏。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弧光传感器探头,该弧光传感器探头耐摔。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弧光传感器探头,包括外壳和顶盖,所述顶盖的盖板上设置有采光孔,该采光孔上安装有光学镜片,外壳内安装有电路板,外壳底部还安装有永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卡槽,所述电路板通过卡槽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灌注有环氧树脂。
优选地,所述永磁铁安装在外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电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架,该安装架的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材质为ABS塑料。
优选地,所述光学镜片为滤光镜。
优选地,所述滤光镜仅可通过紫外线和可见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外壳底部安装磁铁,便于直接吸附在铁皮开关柜上,安装方便。
2、本实用新型实用环氧树脂灌注,固定电路板,使传感器探头具有抗摔、防震的性能,加上实用ABS塑料外壳,使传感器探头不易被损坏。
3、本实用新型除了可用磁铁直接安装外,还可用螺钉固定,以满足特定安装环境的需要。
4、本实用新型所用光学镜片为滤光镜,该镜片仅可使紫外线和可见光通过,这样可以滤除其他波段的光的干扰,提高传感器的灵敏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弧光传感器探头,包括外壳1和顶盖2。外壳1为桶状,顶盖2盖合在外壳1上。
所述顶盖2的盖板上设置有采光孔,该采光孔上安装有光学镜片3,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该光学镜片3为滤光镜,仅可通过紫外线和可见光,以防止其他光线干扰。
外壳1由ABS塑料即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制成,其侧壁上设置有电线孔11。外壳1内安装有电路板4,光信号通过电路板4上的电路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导线将电信号传递给弧光保护的辅助单元。电路板4是通过外壳1内的卡槽固定的:外壳1内设置有卡槽14,所述电路板4通过卡槽14固定。为进一步固定电路板4,还可在外壳1内灌注有环氧树脂。
弧光传感器探头的安装方式有两种可供选择,一是在外壳1底部还安装有永磁铁5,特别是将永磁铁5安装在外壳1内部,防止磁铁5与外壳1分离;二是在外壳1的外侧壁上设置一安装架12,该安装架12的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孔13,安装时可通过螺钉将弧光传感器探头固定。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比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比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84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