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8158.1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2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蔡斌;邓冲;沈哲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05 | 分类号: | B60N2/0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孙征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靠背 固定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及具有该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遇急刹车时,后备厢的货物会由于具有惯性而相对车辆向前运动(向车辆的行驶方向运动)而撞击车辆后部的座椅靠背的安装框架。为避免座椅靠背的安装框架在其受到撞击后向前倾斜和移动时伤害到乘坐者,需要提供固定该座椅靠背的安装框架的结构。
美国专利US8356860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车辆座椅,通过可释放的锁扣结构固定于车身上,具体而言,其是通过撞针插入凹槽中,然后由撞针撞击闩锁,并使得闩锁旋转到锁定位置,同时由锁止件进行锁止。这种安装结构复杂,且可释放的锁扣结构成本较高,不适合无须折叠的车辆后排座椅。
现有技术中,对于无须折叠的车辆后排座椅通常通过在座椅靠背的安装框架上方边缘焊接的三个钩状件和固定搁板上的环状件配合将安装框架和固定搁板连接,其中,由于三个钩状件的强度不够,且车辆固定搁板并非车身承力结构,支持强度不够,不足以抵抗来自后部的冲击,因此需要额外在安装框架上加装两个管状杆以增强强度。
因此,需要有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且牢固的车辆后排座椅靠背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以至少能够实现将该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应用在汽车中时,可以提高汽车后排座椅的抗冲击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包括:车身固定件;座椅固定件,座椅固定件包括固定段和连接段,连接段上设有连接孔供车身固定件弯曲延伸穿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连接段上的连接孔为竖直方向的贯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固定段具有相互呈角度连接的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连接段从第二固定面的一端向外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固定段的边缘设置有一对凸缘用于夹持座椅靠背的安装框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车身固定件直接连接于车身承重结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车身承重结构为车身行李厢加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固定段和连接段之间设置有支撑肋。
根据本实用新型,车身固定件具有向外延伸的连接端弯曲延伸穿过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连接端上设置有防振套,防振套穿过座椅固定件的连接孔,并抵压连接孔的内周壁。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具有上述任一种的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包括的车身固定件连接于支撑车辆的后搁物板支架的车身行李厢加强结构上,上述固定总成包括的座椅固定件连接于座椅靠背的安装框架,所以通过车身固定件和座椅固定件的连接,可有效地将座椅靠背的安装框架连接在车身行李厢加强结构上,由于后搁物板支架的车身行李厢加强结构为稳固牢靠的车身受力结构,无需额外加强后搁物板支架,所以能有效地提高汽车后排座椅的抗冲击能力。
2.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由于设置有上述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以简单的结构被牢固的固定,既满足了座椅靠背的安全标准,也能够与同一款车型中较高配置的后排可折叠座椅连接结构部分通用,减少了设计和模具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中座椅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中车身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座椅靠背的固定总成包括车身固定件和座椅固定件。其中,座椅固定件包括固定段4和连接段5,连接段5上设有连接孔6供车身固定件弯曲延伸穿过。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孔6为竖直方向的贯穿孔,此处的竖直方向为总体上大约垂直于连接孔6所在平面的方向,即,车身固定件插入连接孔6的插入方向,应注意的是由于座椅靠背需要一定的倾斜度来提高舒适性,此处的竖直方向并不一定为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81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