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光井外墙快速施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7254.4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0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金熙伟;刘华;童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龄软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3/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4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光 外墙 快速 施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采光井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光井外墙快速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建筑交付业主之前采光井的外墙都需要进行抹灰等施工。以前,一般先在一个楼层的采光井外墙上开洞,钢管的两端口内支撑在洞中,然后在钢管上搭建一个施工平台,建筑工人便站在施工平台上施工;完成一个楼层的采光井外墙施工后,需要先将该施工平台拆除,再将拆下的材料搬到建筑内部,然后通过施工电梯运到下一个要施工的楼层,最后再重新搭一个建施工平台,以便建筑工人便站在施工平台上施工,如此往复操作,直至完成整栋楼的采光井外墙施工,这种方法操作复杂,施工效率很低,不能实现采光井外墙的快速施工,且工人劳动强度高,进而导致安全系数较低,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还会在采光井外墙上留下许多孔洞,这样又会增加后续的施工工序。后来,也有人想到在多个楼层同时搭建采光井外墙的施工平台,这样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并且工人劳动强度高、安全系数较低、在采光井外墙上留下许多孔洞的缺陷还是不能克服,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的采光井外墙快速施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光井外墙快速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托架(1)上设有升降装置(2),在升降装置(2)上吊装施工框架(3),该施工框架具有至少两层施工平台(4),且施工平台(4)上放置有至少两根支撑梁(12)。
施工前,将本装置放置在采光井的两面外墙之间,且托架(1)固定在采光井的外墙上。施工时,多名工人同时站在各层施工平台上施工;完成几个楼层的采光井外墙施工后,先将支撑梁(12)固定在采光井的两面外墙之间,其次将施工框架(3)支撑在支撑梁(12)上,然后将托架(1)向上移动几个楼层的高度,最后通过升降装置(2)带动施工框架(3)向上移动,并让多名工人同时站在各层施工平台上施工,由下往上如此往复操作,直至完成整个建筑的采光井外墙施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反复拆、建施工平台,施工效率大大提高。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反复拆、建施工平台,并能让具有至少两层施工平台的施工框架快速移动,从而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由此提高安全系数,而且不会在采光井的外墙上留下很多孔洞,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适于在建筑采光井外墙施工中大规模推广运用。
作为优化,所述托架(1)为横梁,该托架上的升降装置(2)为电动或手动葫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施工框架(3)吊装在两个升降装置(2)上,且该升降装置设在对应的托架(1)上。
作为优选,所述施工框架(3)的施工平台(4)由钢管(5)、脚手架(6)和跳板(7)构成,其中钢管(5)呈网格状布置,并经脚手架(6)连接,所述跳板(7)铺设在钢管(5)上;所述相邻两层施工平台(4)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接钢管(8)相连。
在每层所述施工平台(4)的钢管(5)两端口内均穿设有螺杆(9),该螺杆上套有锁紧螺母(10),在螺杆(9)的外端垂直设有支撑板(11)。施工时,旋转螺杆(9)使支撑板(11)支撑在采光井的外墙上,且螺杆(9)上的锁紧螺母(10)抵在钢管(5)的外端,这样就能有效防止施工平台(4)产生晃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地站在施工平台(4)上施工。
作为优化,所述施工框架(3)具有4~6层施工平台(4),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并不局限于4~6层。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反复拆、建施工平台,并能让具有至少两层施工平台的施工框架快速移动,从而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由此提高安全系数,而且不会在采光井的外墙上留下很多孔洞,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适于在建筑采光井外墙施工中大规模推广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2中螺杆9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龄软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龄软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7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循环气液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滤芯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