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有源电子标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5381.0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8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唐颖;黄凤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H02J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有源 电子标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有源电子标签装置,属于电子信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物联网行业发展迅速,有源电子标签在各行各业中也逐步推广使用,存在的不足也十分明显,如相对于无源标签价格明显偏高、体积偏大、使用寿命低、功能简单单一,其中电池容量偏小,标签耗电偏高的问题尤为突出,导致有源电子标签的使用寿命达不到使用单位的期望值,给客户的投入产出比带来严重影响,无形中增加了有源电子标签的推广速度和使用数量,远远低于无源电子标签的使用数量。
提高使用寿命,除了降低有源电子标签的平均功耗外,也可增加电池容量,但带来的结果就是增大了有源电子标签的体积,这种方法可行但无法实施,所以本新型提出了一种能量补充方法,在不破坏有源电子标签外壳的前提下,给容量有限的锂电池在低压状态下充电,保证有源电子标签不断电,极大提升其使用寿命,另外电量充沛的基础上,还可适当增加有源电子标签的功能,满足了客户复杂现场的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有源电子标签装置,能够提升有源电子标签的使用寿命,满足客户复杂现场需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来是:
一种新型的有源电子标签装置,其结构要点是:
包括单片微处理器,以及分别与单片微处理器相连接的2.4G无线射频模块、无线充电模块;
2.4G无线射频模块用于主动发送本有源电子标签的ID号和接收外部无线信号并且传送至单片微处理器;单片微处理器用于定时启动ID号发射和分析2.4G无线设备模块的接收信号并且输出处理结果;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在接近无线充电器附近时接收电能量并转化成脉冲信号传到锂电池保护模块,给锂电池充电。
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感应、锂电池保护、锂电池、电源控制;
无线感应与锂电池保护相连接,锂电池保护与锂电池相连接,无线感应获取的电能经过锂电池保护存储在锂电池里面,电源控制与锂电池保护相连接,锂电池的电能输出经锂电池保护和电源控制,供给单片微处理器和2.4G无线射频模块。
优选的,所述单片微处理器采用ATMEGA168PA芯片。
优选的,所述2.4G无线射频模块采用CY6936芯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有源电子标签装置的供电方式可以通过外部无线充电方式进行补给,理论上实现了永不掉电,提升了有源电子标签的使用寿命,为有源电子标签内嵌更多功能和实时定位算法提供了可能性,具有功能多,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无线充电功能的有源电子标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单片微处理器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2.4G无线射频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带无线充电功能的有源电子标签装置,包括单片微处理器,以及分别与单片微处理器相连接的2.4G无线射频模块、无线充电模块;
2.4G无线射频模块用于主动发送本有源电子标签的ID号和接收外部无线信号并且传送至单片微处理器;单片微处理器用于定时启动ID号发射和分析2.4G无线设备模块的接收信号并且输出处理结果;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在接近无线充电器附近时接收电能量并转化成脉冲信号传到锂电池保护模块,给锂电池充电。
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感应、锂电池保护、锂电池、电源控制;
无线感应与锂电池保护相连接,锂电池保护与锂电池相连接,无线感应获取的电能经过锂电池保护存储在锂电池里面,电源控制与锂电池保护相连接,锂电池的电能输出经锂电池保护和电源控制,供给单片微处理器和2.4G无线射频模块。
所述单片微处理器采用ATMEGA168PA芯片。
所述2.4G无线射频模块采用CY6936芯片。
在有源电子标签处于充电状态时,根据磁感应原理,无线充电模块把磁感应转换成电流信号,以脉冲方式逐步流入锂电池,锂电池保护不断检测锂电池的电压是否已经达到标定值,一旦达到则切断无线充电,防止长时间充电引发的锂电池过充。
在有源电子标签处于工作状态时,锂电池经过电源控制提供电能,锂电池保护不断检测锂电池电压是否已经达到过放限制,一旦达到则切断锂电池放电回路,防止锂电池过放引发锂电池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5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