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切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4911.X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8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娄霆;李运强;刘成斌;汪成龙;潘拔萃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19/06 | 分类号: | B23D19/0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材切分技术领域,具体就是一种线材的切分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在完成对板材待切分物料切分时,板材需要做前期处理,具体就是将板材做预压处理,将板材上下板面上压出沟槽(结合图3所示),沟槽的数量与板材切分成多少根线材的数量相符,比如将板材切分成4根线材,就需要将板材的板面压出3道沟槽,而四切分装置的核心结构为:装置设置成前后两排对辊设置,切分刃与切分刃的刃口相互贴靠布置;切分时,前排对辊设置成双切分刃,双切分刃之间间隔布置,上切分辊的切分刃与下切分辊的切分刃贴靠布置,导送装置导送的高温高速的待切分物料与上、下切分辊相互贴靠的切分刃冲击,从而将待切分物料分割开来,从而完成对板材的初次切分,未被切分的物料通过切分刃与切分刃之间的容料凹槽导送到后排对辊从而完成对未被切分的物料切分。
现有技术中,像这种切分装置切分成超过3个或3个以上线材时,一般都将装置设置成前后两排对辊,前排对辊完成一部分的切分,后排对辊完成前排对辊未完成的切分,这样设置的切分装置,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不利于成本的节约,而且切分效率较低;再者,这种切分刃与切分刃的刃口相互贴靠的切分方式,完成对高温高速的待切分物料切分时,主要依靠的是待切分物料自身的具备的动量与相互贴靠的切分刃发生冲击,从而使得板材上的线材与线材之间的沟槽分离开来;这种主要依靠高速冲击产生分离的切分方式,切分辊的切分刃磨损伤害极其巨大,切分辊的刃口刃重新车削加工或者更换的频率很高,生产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分辊使用寿命长、加工成本低的切分装置,有利于实施物料多切分的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分装置,包括第一、二两个彼此配合的切分辊,第一切分辊上设置有第一容料凹槽、第二切分辊上设置有第二容料凹槽,第一容料凹槽、第二容料凹槽相邻错位布置,第一容料凹槽、第二容料凹槽的相邻的槽口口沿配合构成切分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待切分物料在导送的过程中,第一容料凹槽和第二容料凹槽彼此错位布置,物料在第一容料凹槽、第二容料凹槽的相邻的槽口口沿配合构成的切分刃处被切分、挤剪分开,本实用新型中相互配合的错位布置的第一容料凹槽和第二容料凹槽无需加工成锋利的刃口形状,而是采用小角度的圆弧过渡形成彼此配合的刃口,这样切分辊不仅加工方便,而且显著提高了刃口的强度,自然有利于切分辊使用寿命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独特结构有利于推广到三切分尤其是四切分的多切分场合使用,提高了切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切分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切分辊的配合时的状态图;
图3是待切分物料的截面图;
图4待本实用新型切分物料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地的解读:
一种切分装置,包括第一、二两个彼此配合的切分辊10、20,第一切分辊10上设置有第一容料凹槽11、第二切分辊20上设置有第二容料凹槽21,第一容料凹槽11、第二容料凹槽21相邻错位布置,第一容料凹槽11、第二容料凹槽21的相邻的槽口口沿配合构成切分刃。待切分物料在导送的过程中,第一容料凹槽11、第二容料凹槽21彼此错位配合,具体切分构成中,相互配合的切分刃将物料一方面实施切分动作,同时辊体的实体部分将物料挤压、推挤到对应位置处的容料凹槽内,两者共同作用实现切分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49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剪夹式烙印机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防水防潮型纸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