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4908.8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4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五明正人;陈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H02K3/5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用计量装置、钟表等显示装置中,有的采用在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指针的结构。
在上述那样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马达如图25所示,通常具有壳体3A、4A、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3A的转子5A、配置在该转子5A周围的定子7A、将转子5A的旋转减速后传递至输出轴90A的减速齿轮机构9A,其中,所述转子5A具有小齿轮和磁体,小齿轮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轴,磁体呈圆筒状,且与小齿轮形成一体,所述减速齿轮机构9A包括第一齿轮91A和直径比第一齿轮的直径大的第二齿轮92A,第一齿轮91A具有与小齿轮啮合的大径齿轮,第二齿轮92A与第一齿轮的小径齿轮啮合,并且,第一齿轮91A被支轴93A支承成能旋转,第二齿轮92A固定于输出轴90A。另外,为使显示装置的指针能可靠地指示零位,如图26、图27所示,上述马达通常在内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在壳体3A上形成的壳体侧限位部3A1,以及在第二齿轮92A上形成的能与壳体侧限位部3A1抵接的齿轮侧限位部92A1。
在将上述结构的马达应用于汽车用计量装置时,通常在将马达安装于汽车仪表板之后将仪表的指针以较强的结合强度压入马达的输出轴,然后进行零位调整:使安装在输出轴上的仪表的指针旋转,以使仪表的零位与马达内部的限位部的位置准确对齐。在将马达安装于仪表板之后进行通常运转时,在马达内部的限位部产生由马达的用于使轻量的指针旋转的微小转矩和齿轮的限位部的径向位置确定的应力,这种应力较小,但是,在进行上述零位调整时,常常要用较大的力使安装有指针的输出轴旋转,因此,此时马达内部的限位部产生的应力较大。特别地,在如图26、图27所示的限位部的马达中,在马达内部的限位部产生上述应力时,如图28所示,在第二齿轮上会产生周向的分力F1和径向的分力F2,其中,径向的分力F2会使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啮合变差,还会引起齿轮破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其能减小在固定于输出轴的齿轮等旋转部件上产生的径向分力,从而能降低旋转部件破损的可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包括:壳体,安装在该壳体上的转子、定子、输出轴,和固定于该输出轴的旋转部件,并将所述转子的旋转从所述输出轴输出,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在所述旋转部件上设置有通过该输出轴的旋转而能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方的供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方抵接的部分位于穿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或者,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方的供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方抵接的部分为曲面,并且,所述曲面在第一线处的切平面穿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一线是指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抵接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的一方的供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方抵接的部分位于穿过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或者,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的一方的供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方抵接的部分为曲面,并且,曲面在第一线处的切平面穿过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第一线是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抵接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抵接线,因此,在输出轴旋转至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位置时,第一限位部的过旋转轴线的平面(或切平面)与第二限位部的旋转运动的切线相互正交,能减小旋转部件所设有的第二限位部所受到的径向分力,从而能降低旋转部件破损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供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的部分位于穿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或者,也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供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的部分为曲面,并且,所述曲面在所述第一线处的切平面穿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沿着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观察时,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通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能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的端部呈圆弧状或棱角状。采用上述结构时,第二限位部容易加工成符合要求的形状,因此,能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4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