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炼油厂硫磺装置集硫坑内挥发性尾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4417.3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0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宇;潘永涟;刘兴;朱瑞贺;李翠屏;牛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智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2;B01D53/96;F23G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004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炼油厂 硫磺 装置 集硫坑内 挥发性 尾气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硫坑尾气回收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炼油厂硫磺装置集硫坑内挥发性尾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炼油厂硫磺装置中集硫坑内挥发性尾气(主要成分为硫化氢)的处理方法,普遍采用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或者采用进入焚烧炉燃烧尾气中的硫组分,生成二氧化硫后排放;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将造成对环境污染及焚烧炉的能耗。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回收挥发性尾气生成产品硫磺,降低通往焚烧炉中硫组分的量,从而达到二氧化硫减排,并减少焚烧炉的能耗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炼油厂硫磺装置集硫坑内挥发性尾气回收装置,回收挥发性尾气并生成产品硫磺,降低通往焚烧炉中硫组分的量,从而达到二氧化硫减排,并减少焚烧炉的能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炼油厂硫磺装置集硫坑内挥发性尾气回收装置,包括超重力反应器、喷射再生器和熔硫釜;超重力反应器上部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连接集硫坑的挥发性尾气和单质硫排出口,超重力反应器底部的出液口通过设有富液泵的富液出液管连接至喷射再生器上部的富液进液口;喷射再生器的贫液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脱硫贫液槽,脱硫贫液槽通过设有贫液泵的管道连接至超重力反应器内,喷射再生器的硫泡沫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含硫液槽,含硫液槽通过设有硫泵的管道连接至熔硫釜内,喷射再生器上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超重力反应器内;熔硫釜上接有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熔硫釜底部设有放硫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炼油厂硫磺装置集硫坑内挥发性尾气回收装置,超重力反应器上部的进气口通过设有冷凝水套管的进气管连接集硫坑的挥发性尾气和单质硫排出口。
前述的炼油厂硫磺装置集硫坑内挥发性尾气回收装置,超重力反应器上部的净化气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焚烧炉。
前述的炼油厂硫磺装置集硫坑内挥发性尾气回收装置,脱硫贫液槽通过设有贫液泵及冷凝器的管道连接至超重力反应器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通往焚烧炉的硫浓度,降低通往焚烧炉中硫组分的量,进而降低尾气出口二氧化硫的浓度,减少焚烧炉的能耗,并可将硫化氢加工成硫磺产品,从而达到二氧化硫减排,并减少焚烧炉的能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一种炼油厂硫磺装置集硫坑内挥发性尾气回收装置,设备连接如图1所示,包括超重力反应器2、喷射再生器3和熔硫釜4;超重力反应器上部的进气口通过设有冷凝水套管的进气管5连接集硫坑1的挥发性尾气和单质硫排出口,超重力反应器2底部的出液口通过设有富液泵6的富液出液管7连接至喷射再生器3上部的富液进液口,超重力反应器2)上部的净化气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焚烧炉;喷射再生器3的贫液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脱硫贫液槽8,脱硫贫液槽8通过设有贫液泵9及冷凝器12的管道连接至超重力反应器2内,喷射再生器3的硫泡沫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含硫液槽10,含硫液槽10通过设有硫泵11的管道连接至熔硫釜4内,喷射再生器3上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超重力反应器2内;熔硫釜4上接有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熔硫釜4底部设有放硫阀,熔融状态的硫由熔硫釜底部放硫阀放出,经冷却后成为块状固体硫。
这样,通过硫坑的挥发性尾气和单质硫通过水套冷凝,部分单质硫经冷凝后返回硫坑,挥发性尾气通入超重力沉降反应器。在国内成熟的催化剂作用下,挥发性尾气(主要成分硫化氢)被脱硫溶液吸收并氧化成单质硫。夹带单质硫、硫化氢的脱硫液在沉降器下部排出,经泵运送至喷射再生器。在再生器中脱硫液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再生,完成脱硫液由富液向贫液的转化。生成的硫单质在再生槽内浮选溢流,经熔硫工艺,加工成硫磺。净化后的气体通入超重力沉降反应器,在反应器上部排出,通往焚烧炉,进一步去除残留的硫及硫组分。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智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智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44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
- 下一篇:一种预荷电喷淋脱硫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