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传导新型驱动扬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3720.1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0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召武;汪凤声;徐金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得利(常州)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导 新型 驱动 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传导新型驱动扬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扬声器大体分为电磁式扬声器,电动式扬声器,静电扬声器和压电扬声器;而这些扬声器都是以空气为介质,将声音传播到耳朵中去,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音质要求的原来越高,振动扬声器就应运而生。振动扬声器就是让音频经过转换后以机械介质面为传导媒介,使这个介质面振动,进而发出悠扬的乐曲。由于没有驻波的产生,进而可以原汁原味的发出各种音乐声,各频段的音质极为清晰。而目前大多数耳塞的扬声器都是电动式扬声器,而有些为了提升音效,变为入耳式耳塞,虽然这样能改善音质,但是一方面,由于入耳式耳塞与耳膜更近,长久使用,对听力有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入耳式耳塞隔绝了外部声音,当运动,骑车时,比较危险,而振动扬声器的产生则将两方面的问题都得以完美的解决,由于是骨传导,和传统的电动势耳塞相比,不仅不会损伤听力,音质更清晰,而且运动时,照样可以听到外界声音,不会因此造成危险。但是现有骨传导扬声器支撑片是突出于盆架的,这样便增加了扬声器的整体高度,装配时,其占用的空间较大;同时盆架与支撑片为一体成型的,这样不便于根据需要来更换支撑片,造成使用的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整体高度减小、占用空间少的骨传导新型驱动扬声器,其还可以根据需要来更换不同的支撑片,满足使用需求。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骨传导新型驱动扬声器,包括盆架,位于盆架中的磁路系统,在盆架上设置有与盆架表面相平的支撑片,在支撑片与磁路系统之间设置有音圈。
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设置于盆架中的磁碗,位于磁碗中的磁钢,及设置于磁钢表面的极片,上述音圈延伸于磁钢与磁碗内壁之间。
所述盆架、支撑片为圆形或方形。
所述支撑片包括周围支撑框架,位于支撑框架中的支撑平台,以及连接支撑框架与支撑平台的保持架。
所述支撑框架、支撑平台、保持架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支撑片可以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不同材质的支撑片,表现出的音效不同,从而能够满足不同音乐爱好者的需求。
采用了上述方案,支撑片与盆架表面保持相平,这样能够降低整体的高度,减小占用空间,整个扬声器变薄;且支撑片与盆架并非采用一体成型,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材质的支撑片,使其满足不同音乐爱好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为盆架,2为支撑片,3为音圈,4为磁碗,5为磁钢,6为极片,7为支撑框架,8为支撑平台,9为保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2、3,骨传导新型驱动扬声器,包括盆架1,位于盆架中的磁路系统,在盆架上设置有与盆架表面相平的支撑片2,支撑片可以采用胶水或点焊或螺钉等方式连接于盆架上,便于拆卸,在支撑片与磁路系统之间设置有音圈3。其中磁路系统包括设置于盆架中的磁碗4,位于磁碗中的磁钢5,及设置于磁钢表面的极片6,上述音圈延伸于磁钢与磁碗内壁之间。具体实施时,盆架、支撑片为圆形或方形等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其中,支撑片包括周围支撑框架7,位于支撑框架中的支撑平台8,以及连接支撑框架与支撑平台的保持架9,这样能够保证支撑片的整体强度,便于起到有效的支撑、定位、振动作用。这里的支撑框架、支撑平台、保持架位于同一平面上。支撑片可以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非金属如采用ABS,PC,PP等材料,金属的如采用铜、铝等材料,从而使其满足不同音乐爱好者的音质需求。
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得利(常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汉得利(常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37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