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23584.6 | 申请日: | 2013-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8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宁宁;胡正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拉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10 | 分类号: | F24F13/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 31246 | 代理人: | 李佳铭 |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空调 风门 执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自动空调风门执行器的结构一般包括壳体,盖子,直流马达,齿轮传动机构及电器装置。其中齿轮传动中包括了一输出齿轮,该输出齿轮由于与空调风门连杆连接,对震动及扭矩具有一定的要求。而现有的输出齿轮由于其本身结构的限定,在旋转工作时长时间与壳体摩擦,极易造成输出齿轮的输出轴轴向间隙偏大,从而使得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的位置反馈失灵。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新型输出齿轮的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减少输出齿轮与风门执行器壳体的摩擦,并减低风门执行器各部件间位置反馈失效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该风门执行器的壳体与输出齿轮的摩擦面积由“面”变为“点”,降低互相作用面积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包括壳体及一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输出齿轮包括至少一个肋片;所述至少一个肋片的固定端与所述输出齿轮连接;当所述输出齿轮旋转时,所述至少一个肋片与所述壳体摩擦。
优选地,所述输出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及齿轮轴,所述至少一个肋片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轴的外表面,当所述输出齿轮旋转时,所述至少一个肋片的自由端与所述壳体摩擦。
优选地,所述自由端设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的突起方向远离所述齿轮本体。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肋片为接触弹片且成形为弯钩型。
优选地,所述齿轮本体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每一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对应所述至少一个肋片的位置而设。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通孔的成型面积大于所述至少一个肋片在所述齿轮本体上的射影面积。
优选地,所述输出齿轮还包括至少一条支撑筋,所述至少一条支撑筋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于所述齿轮本体上,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齿轮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条支撑筋与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弹片互相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自由端的水平位置。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肋片的数量为3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输出齿轮与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的摩擦面积由现有技术中整个齿轮表面变为接触弹片上与壳体接触的部分,大大降低了两者的接触面积,及输出齿轮的输出轴轴向间隙变大的可能性,在延长风门执行器寿命的同时,也可节省输出齿轮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输出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输出齿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输出齿轮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输出齿轮接触弹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具有输出齿轮的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输出齿轮、110齿轮本体、111支撑筋、112通孔、120齿轮轴、121肋片、122突起部、200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21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内输出齿轮结构示意图。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200包括壳体210及输出齿轮100,输出齿轮100设于壳体210内。该输出齿轮100包括至少一个肋片,其固定端与输出齿轮连接。输出齿轮还包括齿轮本体110及齿轮轴120,其中齿轮轴120设于齿轮本体110的中心,并沿垂直于齿轮本体110表面的方向向两侧延伸,即齿轮轴120贯穿齿轮本体110的中心,并具有设在齿轮本体110两侧的延伸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该肋片121代替齿轮本体110与其它部件的表面接触,参阅图3,肋片121固定连接于齿轮轴的外表面,其自由端位于齿轮本体110表面所在的平面外,即当其他部件靠近并与输出齿轮100接触时,将先与肋片121的自由端接触,从而使其他部件与输出齿轮100的摩擦面变为肋片121自由端与其他部件的接触面。
参阅图3及图4,本优选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其他部件与输出齿轮100的摩擦面积,每一肋片121自由端设有突起部122,该突起部122的突起方向远离齿轮本体110,从而使接触弹片121与其他部件的接触面积变为突起部122上的直接接触部分,将原先“面”接触变为了“点”接触,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最底端表面较为尖锐而对其他部件的表面造成划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35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