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腔镜下剥脱式标本取出袋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23409.7 | 申请日: | 2013-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9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邵惠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王余粮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镜 剥脱 标本 取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腔镜下剥脱式标本取出袋,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腹腔镜下标本取出袋是将标本完全放入标本袋中,并将袋封闭,在取出标本的过程中,很好的做到了标本与手术切口(troca孔)的隔离,避免切口的污染。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一点:对于有腹腔污染的手术,如化脓性胆囊炎,尤其是化脓性阑尾炎,其标本周围本身就是有感染的区域,如化脓性阑尾炎回盲部周围腹腔被脓液污染,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周围腹腔被炎性渗液污染。在将切下的标本放入标本袋的过程中(包括操作中标本与标本袋外侧面的接触,标本袋外侧面与污染腹腔的接触),标本袋的外侧面本身已被污染。当标本袋取出手术切口(troca孔)时,标本袋的外侧面摩擦挤压切口组织,导致切口污染,术后并发切口感染机会大大增加。
基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标本袋外侧面污染切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腹腔镜下剥脱式标本取出袋,在取出标本的过程中避免标本袋外侧污染切口,保护病人的身体健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腹腔镜下剥脱式标本取出袋,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的外层贴附在内层的外侧,且外层的边缘不低于内层的边缘;所述外层的中部设有开口,外层的边缘安装有牵引线。
所述的开口高于从外层底部起的一半位置。
所述的外层的端部设有向外的折角。
所述外层的边缘设有槽,所述的牵引线安装在槽中。
所述的牵引线通过胶水粘合在外层的槽中。
所述的内层外侧涂有润滑剂,所述的外层通过润滑剂贴附在内层的外侧。
所述的外层通过静电贴附在内层的外侧。
所述的内层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的外层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标本取出袋分为内外紧密结合但易于分离的两层,两层之间还涂有润滑作用的润滑剂,如石蜡油。当放入标本结束,在腹腔内抬起标本取出器后。先牵拉取出器操作杆外侧端牵引线两端,将受污染的外层通过牵引线完全剥脱,并通过取出器操作杆孔取出或完全拉入操作杆内即可,再收紧内层标本袋,由切口取出。由于内层取物袋与腹腔没有任何接触,理论上做到了绝对无菌,对切口没有任何污染。而且,内层附着的润滑剂更加有利于标本取出,人体的切口不会因此受到感染,操作简便,且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内层、2为外层、3为开口、4为牵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腹腔镜下剥脱式标本取出袋,包括内层1和外层2,外层2贴附在内层1的外侧,且外层1的边缘不低于内层1的边缘;外层2的中部设有开口3,为使外层2更加容易的剥离内层1中,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口3高于从外层2底部起的一半位置,甚至可以更长,具体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
外层2的边缘安装有牵引线4,通过对牵引线的用力使得外层2从内层1上剥离,因此,牵引线4必须牢固的安装在外层2的边缘,如在外层2的边缘设有槽,牵引线4安装在槽中,或者将牵引线4通过胶水粘合在外层2的边缘。
为使外层2更加容易的从内层1上剥离,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措施是外层2的端部设有向外的折角。在内层1外侧涂有润滑剂,如石蜡油,外层2通过润滑剂贴附在内层1的外侧,或者将外层2通过静电贴附在内层1的外侧,或者其它可以使外层2从内层1中剥离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内层1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外层2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可以根据具体的手术需要选择形状和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腹腔镜下剥脱式标本取出袋,使用时安装在腹腔镜下标本取出器的操作杆上,牵引线4通过标本取出器操作杆孔置于外侧,具体的安装方式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本实用新型中不作赘述。
当放入标本结束,在腹腔内抬起标本取出器后,先将受污染的外层2完全剥脱,并通过取出器操作杆孔取出,再收紧内层1标本袋,由切口取出。由于内层1取物袋与腹腔没有任何接触,绝对无菌,对切口没有任何污染。而且,内层1附着的润滑剂更加有利于标本取出,人体的切口不会因此受到感染,操作简便,且安全性能高。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人民医院,未经绍兴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34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