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3230.1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7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蔡琪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协羽机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F16K1/226;F16K1/46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阀,尤指一种于阀体的阀门通孔设止漏元件,并于前述止漏元件的环围面设对应的上、下通孔,于前述上、下通孔的外表面周围设中心定位突缘,并以通孔为基准,向两侧延伸有结合突缘,如此,即可藉由前述中心定位突缘与结合突缘,将止漏元件与阀体结合稳固定位,当阀门设置于止漏元件的贯穿部时,阀杆依序穿过止漏元件的上通孔、阀门中心孔、止漏元件的下通孔以及阀体的阀杆槽,使用者操作阀杆时,前述止漏元件的上、下通孔得以保持于阀杆的中心位置,纵使开、闭阀门,也不会改变止漏元件的状态,以确保止漏效果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旋转阀,是于阀体的阀门通孔设止漏元件,并于止漏元件的贯穿部设阀门,如此,以为阀杆自阀体的上方往下穿设并穿过前述止漏元件的上通孔、阀门、止漏元件的下通孔至阀体的阀杆槽中定位,如此,当使用者操作阀门启、闭时,由于前述现有的止漏元件仅以其侧壁面夹设于阀体的阀门通孔两侧,因此,每次启、闭阀门,止漏元件就会因为操作力量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变形状态,尤其是关闭阀门时最为严重,如此,就会造成止漏元件无法完全止漏,液体渗漏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积多年各种阀类的设计与制造经验,特针对前述现有旋转阀的结构问题加以研究,乃发明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升旋转阀的止漏效益,充分解决旋转阀易渗漏、质量不良的缺陷的旋转阀。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阀,乃是于阀体的阀门通孔设止漏元件,前述止漏元件设环围面,前述环围面设对应的上、下通孔,于前述上、下通孔的外表面周围设中心定位突缘,并以通孔为基准,向两侧延伸有结合突缘,如此,即可藉由前述中心定位突缘与结合突缘,将止漏元件与阀体结合稳固定位,当阀门被设置于止漏元件的贯穿部,阀杆依序穿过止漏元件的上通孔、阀门中心孔、止漏元件的下通孔及阀体之阀杆槽,当使用者操作阀杆时,前述止漏元件的上、下通孔得以保持于阀杆的中心位置,纵使开、闭阀门,亦不会改变止漏元件的状态,从而确保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阀的止漏效益。
进一步地,所述止漏元件位于环围面的两侧各设侧立面,前述侧立面的外表面为粗糙面,具有强化结构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止漏元件的环围面所设对应的上、下通孔外表面周围分别设有中心定位突缘,以与阀杆通孔的环孔壁所设的上凹槽、下凹槽分别结合,以让前述止漏元件与阀杆的中心线L产生中心定位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止漏元件以上、下通孔为基准,于环围面的表面向两侧延伸有结合突缘,藉由前述结合突缘与阀门通孔所设的凹入环围互相结合,即可将止漏元件与阀体结合稳固并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阀杆通孔的环孔壁的凹入环围两侧各自形成类多边形突缘;又于止漏元件设结合突缘,其为高突于环围面的设置,且于止漏元件设侧立面,止漏元件的结合突缘高于环围面,并于前述止漏元件的环围面与侧立面之间分别形成类L型结合槽。
进一步地,所述止漏元件与阀体的阀门通孔的环孔壁互相结合时,得利用止漏元件所设的类L型结合槽以为阀体的阀杆通孔的环孔壁所设的类多边形突缘设置,产生多重结合的效益,确保止漏元件保持于阀杆的中心位置,绝对不受操作阀门启、闭的影响而变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阀主要乃是藉由止漏元件的环围面,于上、下通孔中心定位突缘以与前述阀杆通孔的环孔壁所设的上凹槽、下凹槽分别结合,让前述止漏元件与阀杆的中心线保持中心定位的效果;并以前述上、下通孔为基准,于环围面的表面向两侧延伸有结合突缘,以与前述阀门通孔所设的凹入环围互相结合,如此,即可藉由前述中心定位突缘与结合突缘,将止漏元件与阀体结合稳固并定位。
附图说明
从对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及其使用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描述来看,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阀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阀的部分主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漏元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漏元件的主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6中的D-D线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漏元件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阀体1
阀杆孔10 阀座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协羽机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协羽机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3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