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膜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3069.8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0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荧;郑炜;陈吕军;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益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8 | 分类号: | B01J8/08;C02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亚太路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膜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膜反应器。
背景技术
一种用以实现气固相反应过程或液固相反应过程的反应器,在反应器顶部连续加入颗粒状或块状固体反应物或催化剂,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物料逐渐下移,最后自底部连续卸出,流体则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通过固体床层,以进行反应,由于固体颗粒之间基本上没有相对运动,但却有固体颗粒层的下移运动,因此,也可将其看成是一种移动的固定床反应器,目前所见的生物移动床反应器设备还不是很完整,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生物膜反应器,结构比较紧凑,操作方便,净化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设在反应器主体上的进水管、曝气管、进气管、污泥回流管、排水孔、风机,所述反应器主体上还设有第一入孔、第二入孔、第三入孔,所述进水管穿接在第一入孔、第二入孔之间,曝气管连接在风机上,所述风机、排水孔设在第二入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器主体底部设有异径四通管,所述异径四通管右端设有进气口,本结构反应器主体底部设有异径四通管,气体从异径四通管右端的进气口进入,结构合理,操作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管头部与风机连接,所述曝气管分成两个分支并分别与污泥回流管、异径四通管连接,本结构曝气管分成两个分支分别与污泥回流管、异径四通管连接,进一步提高反应器的操作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污泥回流管穿接于第一入孔、第二入孔、第三入孔上,污泥回流管外端设有排污口,本结构污泥回流管穿接于第一入孔、第二入孔、第三入孔之中,污泥从污泥回流管外端的排污口排出,设计合理。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生物膜反应器,结构比较紧凑,操作方便,净化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1、设在反应器主体1上的进水管2、曝气管3、进气管4、污泥回流管5、排水孔6、风机7,所述反应器主体1上还设有第一入孔8、第二入孔9、第三入孔10,所述进水管2穿接在第一入孔8、第二入孔9之间,曝气管3连接在风机7上,所述风机7、排水孔6设在第二入孔9内,所述反应器主体1底部设有异径四通管11,所述异径四通管11右端设有进气口12,所述曝气管3头部与风机7连接,所述曝气管3分成两个分支并分别与污泥回流管5、异径四通管11连接,所述污泥回流管5穿接于第一入孔8、第二入孔9、第三入孔10上,污泥回流管5外端设有排污口51。
实际工作时,本结构反应器主体1底部设有异径四通管11,气体从异径四通管11右端的进气口12进入,结构合理,操作安全,本结构曝气管3分成两个分支分别与污泥回流管5、异径四通管11连接,进一步提高反应器的操作安全性,本结构污泥回流管5穿接于第一入孔8、第二入孔9、第三入孔10之中,污泥从污泥回流管5外端的排污口51排出,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结构比较紧凑,操作方便,净化效果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益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益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30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